高气压下不均匀电场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点击数:7286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0:1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eak-word; WHITE-SPACE: normal; TEXT-TRANSFORM: none; WORD-SPACING: 0px; COLOR: rgb(0,0,0); FONT: 14px/25px Tahoma, 'Microsoft Yahei', Simsun; LETTER-SPACING: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TEXT-INDENT: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1.极性效应:高场强电极极性不同,空间电荷极性也不同,对放电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极性的高场强电极的电晕起始电压不同以及间隙击穿电压不同称为~ 典型极不均匀电场——棒-板间隙 (1) 起始电晕电压不同 ① 棒正极性:(a)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场区,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图 (b)电压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间形成相当多电子崩,电子进入棒极,正离子留在空间,缓慢向板极移动,棒极附近,积累正空间电荷(c)减小了紧贴棒极的电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棒极附近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注——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② 棒负极性 图 (a)阴极电子立即进入强场区(出门即强场),电子崩 (b)电子崩电子离开强场区,电子不能再引起电离,慢走向阴极运动,部分消失于阴极,其余为氧原子吸附形成负离子,正离子向棒极运动,消失于棒极,速度慢,附近总有正电荷,负荷分散。 (c)负电荷浓度小,对外电场影响不大,正电荷使电场畸度。 ——棒极附近电场增加,自持放电易于满足,易入转入流汪而形成电晕放电。
实验:棒正-板负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时略高 (2)间隙击穿电压不同 电压升高,棒极附近形成流注,爆发电晕,不同极性空间电荷对放电进一步发展的影响不同于电晕起始的影响。 ①棒正极性 电压足够高,棒极附近形成流注——等离子体(不利于,但电压高),流注等离子头部正电荷减少了等离子体中电场,加强了头部电场,曲线易于产生新的电子崩,电子被吸引入头部正电荷区)加强延长了流注通道。 ②棒负极性 棒附近易形成流注,产生电晕,但其后流注的发展困难,电晕起始后,棒极强电场使用时产生了大量电子崩,造成扩散分布的等离子体层,等离子体层增大了棒极曲率半径——前沿电场削弱,电压 ,电离在淡层外沿发展,逐渐扩大延伸电压很高才形成电子崩,二次电子崩,由于扩散,慢——负极性下通道发展困难,击穿电压高。[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