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如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电饭煲、微波炉……多种多样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被众多居民普遍使用。 这些众多的家用电器,对于保护人身与设备的安全意识,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因此,对建筑电气的设计和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 220V 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已经开始采取将质量合格参数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与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正确地配合使用,较好地防止了漏电电击等事故的发生。
1 漏电保护器安装的必要性
保护接零一般采用TN-C-S 系统或TN-S 系统,也就是在电源入户之前将零线重复接地,且重复接地电阻≤10Ω。 而在进户之后,工作零线N 与保护零线PE 则须分开。 此时,PE 线与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通过三孔插座的接地孔连接起来。而零线在引入配电箱后,应当和相线一样对地绝缘。 如果发生相线碰壳短路情况时,短路电流则经零线和接地极构成闭合回路。 这时回路阻抗很小,短路电流很大,从而此较大的短路电流致使保护开关跳闸,切断电源回路,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短路电流
IK = U/Zd 式中:
IK—相线碰壳短路电流,A
U —相电压,
Zd —零线阻抗与重复接地电阻之和,Ω
但是,TN-C-S 系统只能对用电设备的外壳在带电时起到保护作用,而对相地短路的情况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其原因是:在相地短路时(即设备绝缘破损发生的单相对地短路,简称故障短路) ,短路电流要经过设备与地面的自然接触,电阻流向电源中性点。 由于这时自然接触电阻很大,而短路电流很小,不足以使熔断器、断路器动作,切断电路,却能使故障引发的电弧火花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着火。
当发生接地故障,或设备绝缘损坏、漏电,或人触及带电体时,主回路中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为零。 则会出现故障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从而导致二次侧感应电压迫使脱扣线圈励磁,强令主开关跳闸,切断供电回路。
由上可知,电流型漏电保护器是基于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代数和等于零,即∑I = 0。
3 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及使用范围
漏电保护器具有动作灵敏,切断时间迅速的性能。 在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只要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对保护人身安全和防止设备损坏,以及预防火焰将会有明显的作用。
(1) 当人体直接触及220V 带电体时,漏电保护器迅速以0.1 秒的时间快速切断电路。 这时流过人体(一般人体电阻为1 000Ω左右) 的触电电流为220/ 1 000 = 220 (mA) ,其电击能量为:220(mA) ×0. 1 (S) = 22mA·S 30mA·S。 目前我国现行规定:对人体安全的电击能量为:1·T = 30mA·S ,可以明显看出,当人们一旦触及220V 带电体时,漏电保护器会在0. 1 秒时间内迅速作出反应,而不致出现生命危险。
(2) 在TN-C-S 或TN-S 系统中,未装漏电保护器时,如果发生接地故障情况,设备外壳会产生对人身有危险的接触电压;当装有漏电保护器之后,即使发生了接地故障,接触电压在还没有达到危及人身生命时,漏电保护器就会立即切断电源回路。 其理由是: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时,设计者已为用户所安装的漏电保护器选择了额定动作电流小于或等于30mA ,动作时间为0. 1 秒。 当发生接地故障时,只要有漏电电流产生,就会在漏电电流小于或等于30mA 时,漏电保护器就立刻动作,切断了电源回路。 同时,30mA 的电流在0. 1 秒时间内作用于人体不会危及生命安全。
(3) 安装漏电保护器对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起到监察作用。 如果设备出现碰壳故障或绝缘损坏,就会有漏电电流产生。 当漏电电流达到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时,将立即动作切断电源回路。 也就是说,在人尚未触及故障设备危险的接触电压之前,就已经将故障线路切断了。 从而提前避免了触电死亡及火灾事故的发生。
(4) 一旦出现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切断故障线路因素不是依靠过电流保护,而是依靠漏电保护。 再则,漏电保护的额定动作电流数值很小,与过电流相比,相差1000倍~10000倍。
因此,出现在设备外壳的接触电压也很低,一般小于50V ,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4 漏电保护器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技术,电工技术 - 电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