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技术防止静电的途径 正文
防止静电的途径

防止静电的途径

点击数:744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9:06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技术

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只是静电危害的一种,从全面防止静电危害、安全生产方面考虑,应有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产生能够引起危害的静电电荷。对已产生的静电电荷进行准确地分析测量,掌握产生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综合性措施,消除静电所产生的危害,或把危害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途径有:在工艺方面控制静电的发生量;采用泄漏导走的方法,消除静电荷积聚;利用设备生产出异性电荷,来中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 

(一)工艺控制法 

工艺控制法就是从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材料选择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使之达不到危险的程度。 

 1.限制输送速度降低物料移动中的摩擦速度或液体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等工作参数,可限制静电的产生。例如,油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流动电流或电荷密度的饱和值近似与油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对液体物料来说,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电荷产生的有效办法。为了不影响生产率,将最大允许流速定为安全流速,使物料在输送中不超过安全流速。 

在液体或粉体内夹入空气或气泡;粉尘在料斗或料仓内冲击;液体或粉体的混合搅动等。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1)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溅,应从底部注油或将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液面下。 

(2)为了减轻从油槽车附注油时的冲击,从而减少注油时产生的静电,应改变注油管出口处的几何形状,这样做对降低油槽内油面的电位有一定的效果。 

(3)为了降低罐内油面电位,过滤器不宜离管出口太近。一般要求从罐内到出口有30s缓冲时间,如满足不了则需配置缓冲器或采取其他防静电措施。 

(4)消除杂质油罐或管道内混有杂质时,有类似粉体起电的作用,静电发生量将增大。实践证明,油中含水5%,会使起电效应增大10~50倍。 

油品采用空气调合也是很不安全的。石油产品在生产输送中,要避免水、空气及其他杂质与油品之间,以及不同油品之间相混合。 

对于粉体输送,防止尘垢、杂物落入料斗,料斗应有斜面,以减少冲击。应除掉粉体内的杂质,因为各种杂质的沉降速度不一致,会形成二次分离,产生带电尘雾,在悬浮的粒子中易造成火花放电。        

(5)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可消除或减轻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为此,可以采用通风(抽气)装置,及时排出爆炸性混合物;也可以在危险空问填充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氮等,隔绝空气或稀释爆炸性混合物,以达到防火、防爆的目的。     

(二)泄漏导走法     

 泄漏导走法即用静电接地法,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能够向大地泄漏消散。静电接地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利用工艺手段对空气增湿、添加挤静电剂使带电体的电阻率下降;或规定静置的时间等,使所带电的静电荷得以通过接地系统导入大地。一般认为,在任何条件下和环境下,带电体上电荷质点的对地总泄漏电阻小于106Ω时,对甲、乙类易燃可燃体,其电阻率小于108Ω在金属容器中储放的物料其接地条件可以认为是良好的。     

1.增湿带电体在自然环境中放置,其所带有的静电荷会自行逸散。逸散的快慢与介质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大有关系,而介质的电阻率又和环境的湿度有关。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只可缩短电荷的半衰期,还能提高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对于表面可以被水湿润的材料,如纯涤纶、聚氯乙烯等增湿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于高湿度空气在其表面不易形成水膜的缘故。增湿的水膜一般只要存在一秒以上即可消除静电。至于是否可以采取增湿措施,以及允许提高的湿度范围,应根据生产要求确定。从消除静电危害角度考虑,控制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为宜。     

2.加抗静电剂化学防静电剂也叫防静电添加剂。在非导体材料里加入抗静电剂后,能增加材料的吸湿性或离子化倾向,使材料的电阻率降到104~106Ω·m以下。有的抗静电剂本身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样可加速静电的温漏,消除电荷积累的危险。     

使用防静电剂是消除静电的有效办法,但是某一种产品或物料是否允许加入和加入何种类型的化学防静电剂,要根据物料的工艺状态及最终使用目的来确定。     

电气制造业中,一般不使用化学抗静电剂,纺织行业则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抗静电剂。     

化工、石油储运中,根据成本、毒性、腐蚀性、使用有效性和对物料产品性质的影响等来考虑抗静电剂的使用。 

如橡胶行业只允许使用炭黑作抗静电剂,因为其他类型的化学抗静电剂会使橡胶粘合不牢及产生气泡。也有一些抗静电制品采用直接渗入金属粉末、炭黑等导电性材料的方法制成。 

对于塑料来说,内加型的表面活性剂保持其防静电的效果较为理想。它可以掺到合成物质中,在表面的一层起防静电作用,表面层被洗掉之后,由手亲油亲水的平衡作用,仍然能从内部渗至表面。酰胺基季胺硝酸盐用于聚氯乙烯软质塑料比较成功,已经商品化,它的商业名称为卡特纳克SN防静电剂。防静电剂效果特别是防止吸尘作用是很显著的。 

用于纤维的防静电剂种类很多,绝大多数为表面活性剂。 

3.确保静置时间和缓和时间经注油管输入容器和储罐的液体,将带入一定的静电荷。静电荷混杂在液体内,根据电导和同性相斥的原理,电荷将向容器壁及液面集中泄漏消散;而液面上的电荷又要通过液面导向器壁导人大地,显然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过程的。除上面提到的管道中的过滤器和管道出口之间需有30s缓冲时间外,油罐在注油过程中,从注油停止到油面产生最大静电电位,也有一段延迟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刚停泵时检尺或采样是不安全的。对于容积小的储罐,装车后等2分钟即可取样;对于大储罐,则由于带电质点的沉降,使电荷不能正常消散,特别是油料里含有少量水分时,有时可能出现很强的电场,检尺工作必须在水完全沉降后才能进行。英国、美国提出停油后需半小时才能进行工作;原苏联规定为2小时以上:法国专家提出,液面每高1m就需等1小时。   

4.静电接地静电与大地连接是消除导体上静电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是防静电中最基本的措施。 

(1)静电接地连接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使带电体上的电荷有一条导入大地的通路。实现的办法是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手段,把设备上的各部分经过接地极与大地作可靠的电气连接。 

必须指出,对带电的绝缘体,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相配合,静电接地连接只能消除带电体表面的自由电荷。 

流动中的物质所载的电荷,不会因为管道外皮接地而有所减少。接地的金属层能构成对静电危险源的屏蔽,从而消除放电的危险。 

①静电接地连接系统的电阻是指被接地对象经金属容器接地支、干线,接地极到大地的电阻值。该值是衡量静电荷外界导出通路良好与否的依据,数值应小于100 Ω; 

②静电跨接是将两个以上、没有电气连接的金属导体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相互之间大致处于相同的静电电位。而跨接线必须与大地相连,才能起到确保安全的作用,跨接电阻是组成静电接地连接系统电阻值的一部分; 

③直接接地是将金属体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体的静电电位接近于大地,简称接地; 

④间接接地是将非金属体全部或局部表面与接地的金属紧密相连,从而获得接地的条件。例如在接地的金属容器内存放带静电的绝缘油,油品中的静电荷就是通过间接接地的形式经容器壁而导入大地的。     

(2)静电接地的一般连接原则     

①金属导体应做静电跨接、直接接地;     

②电阻率在1010Ω·m以下的物体以及表面电阻率在109 Ω·m以下的表面应做间接接地;     

③电阻率在1010Ω·m以上的非导体及表面电阻率在109 Ω·m以上的表面,间接接地虽是必要的,但需靠其他措施相配合,如加抗静电剂、减少静电产生量、规定必要的静置时间、采用静电消除器等才能确保安全。        

(3)需做静电接地连接的场所凡用来加工、储存、运输且能产生静电危险的管道和设备,如各种储罐、混合器、物料输送设备、排注器、过滤器、干燥器、反应器、吸附器、粉碎器等,金属体应跨接形成~个连续的导电整体并接地。特别注意在设备内部不允许有与地绝缘的导体部件。 

应当指出,当与地绝缘的导体积聚了大量静电电荷时,在对该导体施以接地的瞬间,由于大量电荷通过连接点集中放电,会形成较大的冲击电流,导致产生火花造成危害。此种情况下的放电措施是: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技术电工技术 - 电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