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家电综合知识笔记本触控屏的不同感受 正文
笔记本触控屏的不同感受

笔记本触控屏的不同感受

点击数:7375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5:1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家电综合知识

  如今,越来越多的触控笔记本出现在市场上,除了十点触控、电容屏等专用名词外,基本上没有更多的参数来区别触控屏的好坏,然后在实际使用时,看似一样的触控笔记本却又不一样的操作感受。有些触控本用起来非常顺,指尖轻触即可,而有些触控本用起来则有点费劲,时常出现触控无响应的情况,或要手指特别用力才能移动光标。触控笔记本,尽管触控的原理相同,但不一样的细节,会带来不一样的使用感觉。

  (1)触点大小对触控带来的影响:触点越小手指越容易滑动
    有些触控屏用指尖轻滑就可以触发,而有些要手指用力地按压才能顺利实现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实际上,如今的触控笔记本均采用了投射式多点触控电容屏,依靠的是驱动电极上高频电流的电容效应,当手指接触屏幕,电流流入人体后,电极中的电流出现变化从而实现触控定位。所以,如果手指与屏幕的接触面积不够大,那么手指与屏幕的等效电容容量不足,流出电流小并导致接收电极电流变化不大,触控屏因此无法识别触控动作。

  为了保证触控正常使用,微软规定触控屏的触发直径必须小于9mm,由于普通成年人的食指平均指宽为10mm以上,所以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手指中心的指腹部分紧贴屏幕,在9mm的触发直径内达到触发要求。这不禁让操控舒适性变差,如指甲比较长时会比较难于操控。

  缩小触控点,既有利于提升触控感受,更能让使用者用更细的触控笔来提升高分辨率下对小对象的操控,比如索尼VAIO Duo11就采用了触控笔(由N-Tng制造的电磁诱导式电磁笔,笔本身虽是电磁诱导式,但并不是以电磁诱导的方式来供电,并且是以电波定位笔的位置)。而华硕S400等触控屏主要采用两个技术来提升触控灵敏度,提升驱动电极的电压,增强发射电极和接受电极的网格密度。在经过这一系列的改进后,性能较好的触控屏的触发触控点可以缩小到直径5mm,甚至在用3mm电容触控笔时,触控操作依旧可以连贯进行。这样,只用很小的指尖就可以轻松操控。

11

22

  PS:(触控笔,其实是电容+电磁模式3mm直径,这比起真正的笔来说,还是粗了不少,可索尼VAIO Du0 11变形本、三星Note手机等设备上所配备的触控笔,其笔尖明显要小于3mm,已经非常接近于传统写字笔的笔尖直径,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实际上,这些设备使用的是电磁+电容双触控屏,在用手触控时,电容触控屏发挥作用,而在使用触控笔时,工作的则是电磁触控屏,此时,由触控笔的笔尖部分发出电磁信号,触控屏内部接收定位信号,而笔尖充当的只是电磁笔的天线部分,因此,其直径不受限制,这样,笔尖部分就可以做得更细,以获得接近传统笔的书写感受。)
   
    (2)讯噪比对触控带来的影响:高讯噪比能更好地避免信号干扰
    所谓讯噪比,指的是触控屏的有效触控讯号与干扰讯号之间的比率。这个概念显得有些抽象,但在实际操控中,我们发现,有些触控屏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如光标漂移,触控点偏移,甚至是触控断断续续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有干扰信号的存在,干扰信号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外部的干扰,如手指靠近触控屏产生的微小等效电容、屏幕上的水渍污渍的等效电容等等。另外一个则来自于电磁干扰,毕竟,触控屏的发射电极发射出的也是高频信号,而电脑自身就是电磁干扰的重污染区,这样,一旦电磁干扰频率与触控发射频率相同,接收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流就会增加,从而令触控出现异常。

  为避免干扰信号对触控的影响,触控屏都有一定的屏蔽措施,但触控屏要求的高透明度却让其无法整体屏蔽。在这种情况下,触控屏提升讯噪比有两种方式:触控屏的跳频技术,即触控屏监测干扰信号的频率,一旦发现干扰信号与发射电极的频率相同或相近,则改变发射和接收电极的频率,让其在干扰最小的频道工作。

  除了跳频工作,面对外界干扰时,还要依靠处理芯片的信号处理和纠错系统,即在获得触控原始信号后,处理器将对触控图像进行处理,将固定信号以及主触控点周围的杂散信号滤除掉,并对触控点进行分析,计算出触控压力点,以确定触摸区域,计算出触控位置。这样,也可以减少外部干扰源对触控的影响。

333

  PS:(遮不住的屏幕在使用平板、变形本时,找们常常很纠结,窄窄的屏幕边框让我们在握持时,手指不得不触碰到屏幕,如此一来,不仅会遮挡屏幕内容,还有可能误触。触控大腕SynaptICs公司,最近展示的Synaptics Sense的工程样机上就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其内置的握力传感器可以识别手持的状态,并忽略由此引发的误触控。而其内置的文本阅读器更具有非凡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握力传感器和触控屏传出的数据判断出手的握持部分,将被手遮挡住的部分换行显示,这样,阅读文档时,就不会出现内容被手遮挡住的情况。如果这样的功能出现在平板或触控本上的话,遮不住的屏幕,那绝对是人性化的胜利。)

  (3)响应速度对触控带来的影响:响应速度越快操作越顺畅
    如果只是点击操控,触控屏的响应时间不会给使用造成太大的困扰,但如果是写字、画画时,当笔迹延迟于你的手势出现,我们只有放慢速度,无形中使用的流畅感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破坏使用者在书写和作画时的整体结构,让你有写不好字的别扭感。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触控后,处理芯片要对触控信号进行纠错和处理后才能最终计算出其精确的触控点,这有利于减小干扰,但却影响操作感受,因此,微软为流畅运行Win8,就要求触控屏的响应时间要小于50ms,但这样的反应速度并不完美,试想,如果使用者的手指以400mm/s的速度动作时,触控点将滞后手指近两厘米,这样的触控怎么流畅。

  如果触控屏响应时间控制在30ms,可以让手指在400mm/s高速运动时,触控点延时控制在一厘米左右,也就是说,每秒在屏幕上画一个来回,触控点也不会有明显延时。拥有这样的表现,即得益于我们之前提到的跳频技术,毕竟,随着触控屏干扰的减少和讯噪比的提升,处理芯片处理杂散干扰信号的耗时也随之减少,再加上处理芯片的优化,令其在信号纠错时,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样的进化,就让触控笔记本的响应时间大大降低。

444




本文关键字:笔记本  家电综合知识电子学习 - 家电综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