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商品购买指南主流Android手机用户体验分析 正文
主流Android手机用户体验分析

主流Android手机用户体验分析

点击数:7854 次   录入时间:01-19 09:21:3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商品购买指南

  首先这是一篇正常向的分析文,非吐槽,喷子绕道。其次这里只讨论主流Android手机,即:HTC,Moto,索尼和三星,如果想看其他国产机请绕道,LG因为基本没碰过所以在此不谈。第三,这里的用户体验不局限与界面设计,还包括外形设计和内置服务等,在此内置服务将限定为所有功能正常使用的状态,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对用户体验造成的影响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第四,因为把所有的主流Android手机都用一遍本身就不现实,在此我只能尽量保证本文的客观性。

  刚才看见微博上罗永浩又开始在那吹他的ROM的用户体验,那我就也来说一说用户体验那些事。

一、HTC

HTC的整体优势在于从HTC Hero开始出现的Android版HTC Sense,前身为Windows Mobile平台上无限接近完美的界面系统马尼拉。HTC Sense提供了其他厂商没有提供的高度整合的第三方资源,包括高度整合的Google,Twitter,Facebook,Kobo,Adobe,Evernote,Amazon,乃至MICroSOFt帐号等等,这使得一部带有HTC Sense的手机基本可以通过自带应用来完成一切日常工作。

但是这些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致命的缺点,比如在中国大陆时,上面列举的账户有一半是处于无效状态的,而国内因为没有与其相对应的服务(别跟我说人人和微博,这两个在国内的影响力跟国外Facebook和Twitter的影响力差的不只是一个数量级),这就导致了在国人认知中HTC的系统臃肿而无用。而自带的Polaris Office功能不够强大,关联的社交网络数量过多导致联系人反应迟缓等则是Sense的软肋。

还有Sense 4中开始出现的借鉴了webOS风格的卡片式任务管理,说实话第一感觉真的很惊艳,但是滑动过程略慢(NovaDNG 插句话: 在低端机型上简直是卡得可怕, 而 One V 则很知趣的使用了精简版的 Sense 4A)则成了这个任务管理的硬伤。Sense 4开始的完全SNS化联系人带来了通过联系人信息推荐SNS好友,并批量发送好友申请/关注的功能,而在之前版本里作为鸡肋应用的Polaris Office和HTC Task在Sense 4中也重获新生,整合了SkyDirve并原生支持MS Office格式的Polaris Office无疑是使用Windows办公的人的利器,更不用说和Evernote合作之后能够同步Evernote笔记的HTC Note了。而HTC Task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日程管理工具出现,而支持基于地理位置的任务管理也着实实用。

下面来说说硬件,HTC从一开始代工了Google G1(也就是HTC Dream)之后整个机身的设计风格基本就已经确立了,4.0前从左至右依次是主页,菜单,返回和搜索四颗按键使得熟悉HTC的人在拿到新的手机时完全不会感到别扭,反观某品牌的手机,在其四部手机上你可以找到四种完全不同的键位,何来用户体验?而4.0后HTC依然保持着非虚拟按键的三枚功能键,位置和三枚虚拟键也是对应的,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通过虚拟按键部分向上滑动快速调出Google Now)会略显不便,但是可以使用HTC三指手势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One系列之前除了某几款之外的HTC手机使用了风格及其相近的外观设计,虽然总被人吐槽,但是这的确提高了手机的辨识度,一看到这种外观就知道是HTC的手机,同时个人认为HTC的惯用设计虽然没有索尼那么华丽,但是足够稳重大气,更重要的是手感良好,这也是不错的。

但是从HTC One系列开始,HTC的手机一概采用了内置电池和不能附加SD卡的设计,导致了HTC新款机型续航能力成为最大的硬伤,虽然通过软件优化可以保证一天的正常使用,但是面对高强度的使用就略显力不从心,而且尽管在美国使用合约套餐的话有足够的流量和HTC赠送的免费一年的25G Dropbox网络储存,但是对于各种数据包奇大的游戏来说储存空间还是不够用。

二、Moto

摩托罗拉的Android手机一向是中规中矩,但是自从Razr系列之后好像变了个风格,扎实的硬件做工肯定没的说,但是在其他方面感觉摩托走进了死胡同没有方向。比如摩托Blur界面,老版本的Blur界面注重社交和商务,但是整体界面设计有些不知所云,提供跟HTC Sense类型的场景功能但是可定制度和易用性却并不好。刀锋时代改版之后的Blur界面少了一丝土气,多了一些科技感,但是类似iOS的主屏下方四颗图标实在是不伦不类。在4.0之后再次改版的界面更加接近原生界面,只有在一些定制小插件和设计细节上能体现出跟原生界面的区别,所有屏幕最左边的快速设置栏构想非常好,但是(至少在Razr HD上)的实现并不理想,快速设置栏与整个界面结合并不自然,在所有主屏最左边突然冒出一个这个略显突兀。尽管如此,这样的尝试还是值得赞扬。

内置服务方面摩托比HTC稍逊一筹,基本上都是自家应用,亮点不多,但是也没有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无过也算功一件。

硬件做工上摩托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凯芙拉纤维的使用保证了轻薄的同时还带来了优良的握感,大容量电池则弥补了内置电池的不足,而科技感十足的机身设计也能带来不低的回头率。同时也有很高的辨识度。

三、索尼

索尼(包括以前的索爱)的Android手机一向以华丽著称,Xperia界面在华丽的同时带来了流畅优秀的体验,内置的TimeScape,TrackID,SmartConnect等等功能更是使整体使用上更加便捷。还有例如索尼自家的Bravia图像引擎和XLoud声音引擎等等也给索尼的娱乐功能带来了不俗的体验。

尽管索尼一向不喜欢拼硬件比参数,但是优良的系统优化让索尼手机有着不弱于更高配置手机的流畅度。不知道为什么,索尼好像对TFT屏幕情有独钟,尽管使用了TFT,但是在Bravia引擎的帮助下也有了平均甚至不错的效果。

索尼的机身设计一向很棒,重量和握感都很舒服,(最经典的弧线设计还被国内某厂家模仿并起了个诡异的名字)。索尼自己制造CMOS并供货给各大手机厂商,自家手机自然也配备了高质量的摄像头,并带给了索尼手机优异的成像效果。

四、三星

三星手机是Android阵营里销量最高的,但是销量和质量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在4.0时代通过堆硬件和拉拢CM团队对整个系统的流畅度进行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相距索尼还是有点差距。内置服务也很丰富,三星主打的是自家的S Voice和S Pen相关功能,S Voice没怎么用过,但是Play商店里的Maluuba和Evi都是足以与之抗衡的同类产品,外加谷歌自家的Google Now,单纯模仿Siri的S Voice真的没有什么竞争力(NovaDNG 插句话: S Voice 在我的体验看来只是对 Siri 很拙劣的模仿. 无论在反应速度, 识别成功率, 知识库等各个方面都被 Siri 虐爆, 更别说 Google Now 了),而S Pen的确功能固然强大,但是对应的S Note没有类似HTC Note的在线同步功能,虽然可以通过Catch笔记的专属插件来弥补,但是这就丧失了作为内置服务的优势。如果S Note能够和像HTC那样和Evernote Skitch结合,将会有无穷的潜力。

其次,尽管三星改来改去,但是整个主屏幕还是没能离开苹果的影子;还有学习自HTC的时钟天气,屏幕缩略预览图;隐约带着2.3时代索爱影子的通知栏开关等等。不得不说三星在模仿上的确有一套,能在一个界面里融合这么多元素而不显违和也实属不易。当然他的那个体感功能概念很好,至于实际应用有则待加强。另外,2.3时代三星的锁屏(拼图和镜面)可以说个性十足,到了4.X时代反而退步了。

但是三星那个多窗口功能不错,虽然不知道在手机屏幕上操作起来是否方便,但是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NovaDNG 插句话: 在 Note 上使用这个功能确实非常方便——一边查资料一边发邮件, 一边摆着图一边写文字啦… 虽然我没有体验很久但是确实是很厉害的感觉)

硬件上来说,三星手机一向是以高配置著称,虽然高配置没能给三星原装系统带来相应的高流畅度,但是有CM和AOKP这样的优秀第三方ROM拯救倒也没啥。但是三星手机从握感上来说就明显差了上面三家一大截,首先是过于宽大的机身使单手持握并操作成为空谈(GS3和Note2之流)(NovaDNG 插句话: 这两天换上了 Nexus 4, 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屏幕的好处… Nexus 4 太大了, 右手拿着想要摸到左上角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 Galaxy S III 这么大的屏幕了),放在裤兜里在跑动的时候也会不舒服;其次是全塑料的外壳导致三星手机成为了优秀的指纹收集器,并且如果手出汗多的人长时间使用之后不可避免的会使整个机身变脏。

尽管这四家主流Android厂商的手机看起来还有诸多问题,但他们的确是国内厂商应该学习(绝非抄袭)的对象。而且用户体验四个字不是像罗永浩那种果粉吹牛逼就能吹出来的,苹果的体验是在iOS环境这个大背景下的体验,而Android的体验则是在另外一个设计思路、理念、哲学截然不同的背景下的体验,所以一味的模仿苹果只能得到像MIUI这种山寨气息浓郁的作品,而并非一个有着优秀的用户体验的ROM。用户体验需要的是像Sense和Xperia一样多年的积累以及三星这种与硬件相结合的设计,而不是仅仅模仿所谓的“优秀作品”就可以实现的




本文关键字:手机  用户  Android  商品购买指南电子学习 - 商品购买指南

《主流Android手机用户体验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