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M(SchematICLibraryManager的缩写,即原理图库管理程序)是TANGO(或PROTEL)软件包中的一个辅助程序,主要用于制作新的元件符号或用于对原理图元件库中的元件进行编辑修改。另外,有些特殊字符如Q、p等是电阻、电容元件的标称值中经常使用的符号,但这样的符号在绘制原理图时无法输入,只好用形状类似的字符R和u来代替。这一问题可用SLM来解决。
全面地介绍SLM的功能需要很长的篇幅,那样未免有些枯燥乏味,而且抓不住重点。本文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制作实例,简要介绍SLM的基本功能。让读者朋友通过这几个例子,举一返三,从中体会其使用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准备工作
1.启动SLM程序。在\TANGO子目录下执行命令:SLM/,按任意键进入主菜单[MAINMENU]。
主菜单中共有11个菜单项,菜单项虽然很多,常用的并不多。有些菜单项如[Compile]和[Decompile]是为熟悉*.SRC库源文件的用户所准备的,读者完全可以不予理睬。本文用到的只有[New]、[Edit]和EQuit]三个菜单项。
2.建新元件库。在主菜单中选择[New],出现[NEWLIBRARYFILENAME]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欲建元件库的文件名:USER/。接着,出现所建元件库容量[DIRECTORYSIIZE]对话框,默认值400,因车选择默认值。系统返回主菜单。这样一个名为USER.LIB的元件库就生成了。
3.进入编辑元件库菜单。在主菜单中选择[Edit],出现[EDITLIBRARYFILE]对话框,输入要编辑的元件库文件名:USER,就进入编辑元件库[EDITLI-BRAY]菜单。
二、制作元件符号
【例1】制作一个接地符号多数元件库中都有接地元件GND,不幸的是,其符号图形几乎都不规范。通常在电路图中,人们使用的接地符号一般为倒T型。因此,需要制作一个倒T形的接地符号。制作步骤:
1.为新建元件命名。在[EDITLIBRARY]菜单中选择[NEW],屏幕上部弹出一个[NEWCOMPO-NENTNAME]对话框。输入新元件名:GND。又出现[COPYCOMPONENT'SATTRIBUTES?]窗口,询问是否拷贝元件属性,选择[NO]。此时,屏幕中央显示出一个蓝色的矩形框,表示元件的尺寸。
2.修改元件尺寸。按回车键激活[EDITCOMPO-NENT]菜单,选择[SIZE],矩形框变为黄色。移动光标,将矩形框尺寸改为宽2格×高1格。回车确认,矩形框变为蓝色。
3.修改显示类型。选择[Information]/[DisplayType:...]/[POWER],将显示类型设为“POWER”。
按ESC键返回[EDITCOMPONENT]菜单。
4.进入编辑点阵图菜单。选择[BLOCk/Bitmap],蓝色矩形框消失。选择[EditBitmap],屏幕上出现一个放大的红色矩形框。回车,进入编辑点阵图[EDITBITMAP]菜单。
5.绘制点阵图。选择[Line]菜单项(注意屏幕底部的提示行信息),将光标移到红色框左上角,按回车键开始画线。让光标沿着一个宽2格×高0.4格的矩形线路走一圈,每到一个拐角处按回车一次,画出一个矩形。按ESC键两次,激活[EDITBITMAP]菜单。选择[Fill],将光标移至蓝色矩形框内任一位置,按回车进行填充。填充完毕,屏幕左上角出现一个[FILLCOM-PLETE,ISTHISOK?]窗口,询问是否正确填充?选择[Yes]。按ESC键两次,返回到[EDITCOMPO-NENT]菜单。所绘点阵图如下图所示。
6.添加引脚,选择[PINS]/[NEW],出现一条白色短线,将光标移至相应位置(下图A点).回车确认.按ESC键两次,在[PINS]菜单中选择[QUIT],返回到[EDITCOMPONENT]菜单。再按ESC两次,出现[SAVECHANGESTOCOM-PONET?]窗口,询问是否保存修改结果?选择[YES],返回到[EDITLIBRARY]菜单。接地符号制作完成。
特殊字符Q、μ的制作过程与例1类似,除了点阵图不同以外,Ω、μ的显示类型为SYMBOL,而且不需要引脚。
【例2】制作继电器符号
标准库中的继电器符号,线圈与触点全都是一体的、不能分开。使用这些符号绘制的原理图连线杂乱、 不美观、可读性差。这里制作一个新的继电器符号,将线圈与触点分开,触点可以放在电路图的任何位置,不受线圈位置的影响。而且,保证线圈与触点属于同一个元件(同属一个封装形式),以便于设计PCB图时自动布线。制作步骤:
1.建一个名为RELAY1的新元件。在[EDITLI-BRARY]菜单中选择[NEW],弹出[NEWCOMPO-NENTNAME]对话框,输入RELAY1,出现[COPYCOMPONENT'SATTRIBUTES?]菜单,选择[NO]。
2.进入点阵图方式。回车,激活[EDITCOMPO-NENT]菜单,选择[Block/Bitmap],蓝色矩形框消失。
进入了点阵图方式。
3.绘制线圈点阵图。①[SIZE],出现一个白色矩形框,表示点阵图的尺寸。移动光标,将矩形框改为宽4格×高2格,回车确认,矩形框变为红色。②回车,激活[EDITCOMPONENT]菜单。选择[EditBitmap],屏幕上出现一个放大的红色矩形框。回车,出现[EDITBIT-MAT]编辑点阵图菜单。③选择[Line],进入画线状态。将光标移至红色框的左下角,回车开始画线。将光标沿着红色框内壁走一圈,每到一个拐角外就按回车一次,最后回到左下角。按ESC键两次,返回到[EDITBITMAT]菜单。选择[QUIT]退回[EDITCOMPO-NENT]菜单。所绘线圈点阵图见下图。
4.增加器件套数和点阵圈数。选择[DeviceCount]/[New],屏幕底部状态行中的“D:1:1”变为“D:2:2”表示器件套数增至2套。按ESC键返回[EDITCOMPONENT]菜单。选择[AddBitbap],蓝色框消失,表示新增加的点阵图是空的。
5.编辑触点点阵图。①选择[SIZE],移动光标将触点点阵图尺寸改为宽3格×高4格,回车确认。②回车,激活l-EDITCOMPONENT]菜单。选择EEditBitmap]菜单项,按回车激活[EDITBITMAT]菜单。③选择[Line],将光标移至红色框左边线中点处,按回车键开始画线。
将光标水平向右移动,到达右边线中点后再向上移6点,然后回车。画出一条斜线。按ESC键三次,返回到[EDITCOMPONENT]菜单。触点的点阵图绘制完毕。见下图。
6.为器件选择点阵图。选择[Information]进入[COMPONENTINFORMATION]菜单。注意,[Dis-playType;…]应为NORMAL(默认值)。将光条移至[Part:…],选择1/2(用回车键选择,下同),再将光条移至[Bitmap;…]选择1/2;将光条移至[Part: …],选择2/2,再将光条移至[Bitmap:…]选择2/2。
这样,第一个器件的点阵图选为矩形,经二个器件的点阵图选为斜线。按ESC键返回[EDITCOMPONENT]菜单。
7.添加引脚。用[NextDevice]菜单项选择第一器件(线圈)。选择[PINS]/[NEW],在矩形的上边线和下边线的中点处(图2A、B两处)各添加一条引脚。
引脚号分别为1、2;用[NextDevice]选择第二器件(触点)。选择[PINS]/[NEW]。将光标移至斜线左端点处(下图A点),回车确认。在弹出的[EDITPIN]窗口中将引脚号[Number:…]值改为3、[Dot;…]选为[YES]。这样在斜线与引脚相接处就出现一个小圆圈。
类似地,在右侧1/4高度和3/4高度两处(下图B、C两处)点各添加一条引脚,引脚号分别为4、5,[Dott…]均选为[YES]。按ESC键两次,选择[QUIT],再按ESC键两次,出现[SAVECHANGESTOCOM-PONET?]窗口,选择[YES],返回到[EDITLIBRARY]菜单。至此,一个只有一对触点的继电器符号就制作完成了。
8.保存退出。在[EDITLIBRARY]菜单下选择EQuit]或按ESC键,出现[SAVECHANGESTOLI-BRARY?]窗口,询问是否保存修改结果,选择[YES],返回到主菜单。选择Eouit],出现[CONFIRMQUIT]窗口,询问真的退出吗?选择[YES],返回到DOS揭示符。
两对触点的继电器符号制作与此类似。主要差别是它需要的器件套数为3套,但点阵图数仍是两个,两对触点使用同一点阵图。在原理图中使用RELAY1元件时,首次放置元件RELAY1出现一个线圈,再一次放置RELAY1出现触点。制作了这一符号后,再设计含有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就方便多了。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点阵图方式的元件符号的制作实例,限于篇幅原因,没有给出块图(Block)方式元件符号的例子。实际上,块图方式的元件符号的制作更加简单。新建元件的默认方式就是块图方式,制作时一般只需要修改尺寸、修改显示方式、添加引脚等几个步骤即可完成。
本文关键字:管理程序 软件的使用,电子学习 - 软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