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单元电路接口电路双口RAM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图) 正文
双口RAM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图)

双口RAM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图)

点击数:7356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4:3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接口电路

    采用上述接口电路,使得导航计算机系统电路简单、可靠性高,同时使主从计算机之间具有很高的通信速度。经实验测试,在传输4K字节的系统数据过程中,其传输速率高达6.6M字节/秒,能很好地满足系统导航解算周期为5ms的实时性要求。

  

  2.3 双口RAM的分区处理及软件设计

   利用双口RAM的BUSY信号线,虽然可以保证左右两个端口能可行地完成数据的传送,但当两个端口对同一地址单元同时存取数据时,其中一个端口要处于等待状态。对于导航系统来说,插入等待状态会降低数据交换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的实时性。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等待状态,结合系统中的数据总以帧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的特点,在对双口RAM编程时,采用了地址分区方式。即将共享数据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并制定相应的软件协议,使得主、从机以适当的时序读写数据,从而避免对同一单元的竞用,提高实时性。

  在本系统中,主、从机之间需要交换的数据主要是与GPS接收机、弹载计算机、火控系统、地面检测系统进行双向通信的数据。软件分区处理时,按照交换数据的类型将双口RAM的共享存储区从起始单元开始分成四个大的数据区,数据区大小由实际的数据帧长度确定。每个大数据区又细分为一个数据接收缓冲区和一个数据发送缓冲区,且每个缓冲区都定义有相应的数据存取基地址和读、写指针。主、从机根据缓冲区数据存取基地址及读、写指针,对相应单元进行读、写操作,整个缓冲区等效于一个环形数据。若缓冲区大小设置合理,当新数据覆盖旧数据时,旧数据已经处理,既不会遗漏数据又节省了存储单元。

    在本系统中,所有对外部系统的通信工作均由从机TMS320F240通过扩展串口ST16C554来完成。考虑到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及时序要求,在TMS320F240的软件设计中,数据接收采用中断方式,数据发送则是在软件的主流程内部维持一个无限循环,将发送程序驻留在此循环中,通过查询发送缓冲区的读、写指针,实时发送数据。ST16C554共有四个串口,分别负责与前述四个外部系统的数据通信。主机TMS320VC33只需对双口RAM中相应的数据缓冲区写入要发送的数据或读取需要的数据即可。鉴于主、从机对这四种类型数据的存取操作程序类似,在此只给出TMS320F240接收火控系统数据和TMS320VC33读取火控系统数据的程序流程图,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Base为火控系统数据接收缓冲区数据存取基地址。

  

    从图4和图5的流程图可以看出,采用地址分区方式后,主从微型计算机对双口RAM的软件控制变得较为简单。同时,为了验证地址分区方式避免双口RAM地址争用现象的有效性,在系统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用示波器监测双口RAM左口端口BUSY引脚的电平,发现无等待状态信号出现,这表明对双口RAM的软件分区处理模式的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本文结合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介绍了利用又口RAM实现导航计算机主从机之间通信的一种实用、高效的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化了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而且使系统具有较高的通信速度,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此外,系统中所设计的DSP与双口RAM之间的接口电路,简单实用且逻辑控制可编程实现,对其它应用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导航系统  接口电路单元电路 - 接口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