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维修资料维修技术电脑故障判断的常用定位方法 正文
电脑故障判断的常用定位方法

电脑故障判断的常用定位方法

点击数:7896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1:5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维修技术
  在排除电脑故障的过程中,准确地发现故障及定位故障是很重要的。组成电脑系统的各个部件都有可能发生故障,只要能确定故障的位置,总可以找到排除的方法。如果要二级维修,就需要将故障范围缩小到芯片;如果要做到一级维修,则只需要将故障定位在板卡或部件即可。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定位故障的方法。
  
  1.拔插法
  
  “拔插法”是排除电脑故障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有故障的电脑关机后拔出一个插件再开机,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则插回插件,重复以上操作。
  
  (2) 一旦拔出某个插件后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点即在该插件上。
  
  此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迅速找出故障点,缺点是对某一些故障如显示字符不正常则不能使用(因为只有一块显示卡,无法拔插)。常见的例子是内存故障。
  
  “拔插法”适用于板卡一级的故障定位与排除,它通过将主板上的部件或芯片挨个拔出或插入来寻找故障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将故障缩小到板卡时。如果电脑出现“死机”现象,很难确定故障原因时,使用“拔插法”可以快速找到故障的位置。
  
  “拔插法”适合于没有显示的故障,而且主要适用于只有一台电脑无法比较的情况。它不仅适用于主板,而且也适用于带有插槽的采用PGA封装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2.替换法
  
  若显示不正常则不能用“拔插法”来寻找故障点,此时可以采用“替换法”。“替换法”是用好的插件换下可疑的插件,若故障消失,说明原插件的确有问题。“替换法”的优点是方便可靠,缺点是一般用户很难有较多备用件。所以在电脑维修部门此方法才会经常使用。
  
  如果有两台型号相同的电脑,其中一台出了故障,这时可以将故障机中的板卡一一取下,并插入到好的电脑中。若某块板卡使运行正常的电脑也显示故障,则故障一定是在这块板卡上。
  
  一般来说,如果坏的板卡未显示电源与地线的短路情况,将坏板卡放在好的电脑上运行不会将好的电脑或板卡损坏。但在使用前应先用万用表测量有问题的板卡的电源和地线之间有无短路现象;若有,则证明该板卡已损坏,不需使用“替换法”。同样,将好的电脑中的板卡或设备插入到有故障的电脑中,若插入某块正常的板卡使故障现象消失,则故障就出在这块板卡。
  
  若故障还存在,则说明电脑的其他地方存在故障。
  
  “替换法”简单、方便,对于没有图纸和芯片技术资料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板卡更为适用。对初学电脑维修的用户来说,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位置。
  
  替换既可以是部件级之间的替换,如两台显示器、打印机、硬盘和软驱等的替换,也可以是芯片级的。任何两个可拔插的相同型号的芯片都可以替换。
  
  3.比较法
  
  “比较法”是用正确的特征(如电压波形)与有故障的机器特征进行比较,若哪一个部件的电压波形与正确的波形不符,根据逻辑图逐级测量,用信号由逆求源的方法逐点检测分析后最终确定故障位置。
  
  “比较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了确定故障部位,可以在维修一台电脑时,使用另一台相同型号的电脑作比较,当怀疑某些模块时,分别测试两块板卡的相同测试点。用正确的特征,如波形或电压,与有故障的机器的波形或电压相比较,看哪一个部件或模块的波形或电压不符,凡是不相同的地方,一定是故障原因所在。
  
  用“比较法”也可以和标准值进行比较,如已知的静态工作点、波形图像,这些标准值一般在模拟电路中都很容易测量。“比较法”只适于模拟电路和某些简单的小规模集成电路。
  
  4.测量法
  
  “测量法”是将电脑暂停在某一状态,根据逻辑图用万用表或其他测试仪测量所需要检查的电平。“测量法”还可以分为以下3种方法。
  
  (1)“直接测量法”:对于一些常见的典型故障,可以根据维修经验或诊断程序提供的错误信息,直接测量有关部件的电压、电阻、电流和波形,以确定故障的部位。
  
  (2)“静态测量法”:将电脑暂停在某一特定的状态下,根据逻辑原理测量和检查部件的有关测试点的波形、电平等,并据此来分析判断故障部位和原因。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万用表、逻辑笔和示波器等。
  
  利用“静态测量法”测量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结合电脑的工作原理,可以直接根据信号的逻辑特征对实际电路进行测量。通过比较,可以找到排除故障的思路。它既是一种维修方法,也是一个维修过程:
  
  ②在不加电的情况下,用普通的万用表测量部件输入、输出引脚的内阻。一般集成电路的引脚电阻都具有PN结效应,即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但是正向电阻不会接近于零,反向电阻也不能为无穷大。
  
  此外,芯片输入引脚之间的内阻不能为零,否则会引起逻辑错误。用万用表检查芯片内阻,从而分析芯片是否有故障是十分方便有效的。
  
  (3)“动态测量法”:元器件的故障大部分都能用“静态测量法”检查,但有时用这种方法还不能找出故障的原因。因为有些故障现象只表现为一个脉冲信号,有些故障在静态时不显示,只有在连续工作这种动态情况下才显示,这说明器件的某些动态参数有问题,因此必须用动态测量法检测故障所在。
  
  “动态测量法”就是设置某些条件或编制一些程序,让电脑运行,用示波器观察有关部件的波形或记录脉冲个数,并与正常波形或正常脉冲个数相比较,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若有异常现象,则该部件可能是造成故障的原因,逐步向前检查即可找出故障部位,也可以根据部件的逻辑关系,利用示波器测试部件的逻辑关系是否正常,检查部件外围电路的开路、短路和接触是否良好,以及部件内部的开路或短路。

www.55dianzi.com  5.升温法
  
  有时电脑工作较长时间或环境温度升高以后会出现故障,而关机检查时却是正常的,再工作一段时间又出现故障,这时可用“升温法”来检查机器。
  
  所谓“升温法”就是人为地把环境温度升高,用来加速一些高温参数较差的元件的老化,使其提早被淘汰以确定故障点。
  
  对有疑点的部件进行局部升温观察其波形,如果部件的输入/输出波形出现异常,故障点就找到了,更换此部件即可。
  
  6.电源拉偏法
  
  有时故障隔很长时间出来一次,用一般方法不易查找,可采用“电源拉偏法”给机器运行造成一个恶劣的环境,让故障容易暴露出来,便可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但要注意,在拉偏电源时应在电源允许范围内进行,以免电压过高造成部件损坏。如5v电源应在4.8~5.2V之间进行观察。
  
  7.敲击法
  
  机器运行时好时坏可能是虚焊、接触不良或金属氧化电阻增大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要用“敲击法”进行检查。例如:有的部件管脚没有焊接好,有时能接触上,有时接触不上,造成机器时好时坏。
  
  8.分割法
  
  “分割法”是将故障范围分割开,逐步缩小范围。由插件板缩小到某条线或由某条线缩小到某个点,然后再用前面讲的任何一种方法逐渐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
  
  9.直接观察法
  
  用手摸、眼看、鼻闻、耳听等方法辅助检查。一般部件发热的正常温度(指部件外壳的温度)不超过40℃~50℃,大的部件摸上去有点热,但不烫手。如果感到烫手,可能是该部件内部短路电流过大而发热,应将该部件换下来。
  
  对电路板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无断线、焊锡片、杂物和虚焊等,如果发现表面字迹和颜色不正常,如:
  
  焦色、龟裂、部件的字迹颜色变黄等,应更换该部件。一般机器内部某“芯片’饶坏时会闻到烧焦味,此时应马上关机检查,不应再加电使用。耳听一般要听有无异常的声音,特别是驱动器的声音更应仔细听。如果与正常声、不同则应马上维修。例如:驱动器被启动后,若有撞车声音,说明没有寻到零道。
  
  10.隔离压缩法
  
  “隔离压缩法”是根据故障的现象,采取暂时断开有关部位、简化原始数据等措施来压缩故障范围。例如:人为地将输入端接地或接高电平来测量输入/输出的逻辑功能。
  
  11.程序诊断法
  
  由于电脑是一种智能设备,在其没有完全死机的情况下,可以运行程序来诊断故障部位。如编制一些小程序,用于检查针式打印机的断针、接口卡和接口芯片故障等。另外,也可以运行一些专用的诊断程序,以完成对电脑各功能模块的检测。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故障部位,然后找到故障点。
  
  “程序诊断法”又称为“软件分析法”,它包括:“简易程序测试法”、“检查诊断程序测试法”和“高级诊断法”。
  
  (1)“简易程序测试法”是指维修人员针对具体故障,通过编制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检查程序来帮助测试和检查电脑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依赖于对故障现象的分析和对系统的熟练程序。
  
  (2)“检查诊断程序测试法”是采用系统提供的一些专用检查诊断程序来帮助寻找故障,这种程序一般有多个功能模块,可以检测处理器、存储器、显卡、软硬盘、键盘和打印机等。通过显示错误码或错误标志信息,以及发出不同声响,分别指示不同的故障部位。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电脑故障  维修技术维修资料 - 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