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故障现象特点
故障现象往往能够直接反映故障实质或故障部位,因此我们根据具体病状就可以形成比较明晰的检修思路。
1.在检修液晶彩电、显禾器中,黑屏故障很常见,如果注意以下细节,便利于快速判断故障大体部位
开机指示灯(蓝色或绿色)亮,但用本机键或遥控机开机,却始终不见屏亮或屏幕瞬间点壳迅速熄灭,均可能是背光电路没有工作。开机指示灯不熄灭,或屏幕瞬间点亮后熄灭,然后又瞬间点亮,不断反复,可能是电源负载能力变差,背光振荡启动后因电压不足而保护,应检查300V大电容以及次级滤波电容。
2.软故障测试困难,仔细观察故障现象是更为重要的检查方法
(1)老式电视收台彩色失真,同时图像边缘模糊、伴音有哼声,中周失谐的可能性最大。(2)无彩色或彩色不稳,伴随着同步不稳,应检查视频信号、同步分离、中频AGC,而无需检查色度通道。(3)无彩色或无彩色且场跳、无彩色且无正常伴音,应考虑制式转换问题,特别留意制式项目的操作。(4)色度时强时弱,先查色饱和度控制电路和色平衡调整电阻后再继续查o(5)水平方向半边有彩色、半边无彩色,行脉冲最可疑。(6)暗背景有彩色而亮背景无彩色,或上半边无彩色、下半边有彩色,通常是高压包不良或行脉冲幅度不足、变形。(7)无彩但底色因有无信号而轻微变化,说明副载波恢复电路是工作的,问题出在色差电路和矩阵电路,最常见的是色度延时集成块未工作。(8)彩色随亮度变化而失真,这是TDA新单片或超级单片加速极电压低的故障特点。
抓元器件的故障特点
1.由于潮湿、灰尘、氧化、磨损、受热等原因而容易老化的元件
按键、开关、可调电阻、电位器{包括高压包上的电位器):显像管座、高压包、高压帽;中周老化而“频偏”历来是突出问题;电解电容,特别是承受高频大电流的,靠近发热元件的,高频整流无限流电阻的滤波电容,易漏液、失容、引脚锈断、内部电极接触不良、高频性能变差;500kHz晶振也容易老化而漏电或电极接触不良;维修数字板,晶振脚的贴片电容老化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不稳定性故障,可用20pF瓷片电容代换。
2.易脱焊、虚焊的元件
开关变压器,行推动变压器,大电感(包括偏转插头),电源及扫描电路的高频整流管,功率电阻及其他发热元件,总之承受大幅度脉冲电流的元件和接点易脱焊(行偏转接行管的一端比另一端更易脱焊),发热元件易脱焊;有重量的元件引脚易脱焊(特别易在搬运和震动中脱焊);受支架挤压的引脚易脱焊;多次拆卸或焊接的引脚,焊点附近铜箔易断裂;焊点大或有铆钉的引脚不易脱焊或虚焊,但铆钉易与外围铜箔开裂。
3.易漏电的变质元件
瓷片电容、玻壳小二极管、稳压管;高压瓷片电容,如尖峰吸收电容、行逆程电容、液晶背光灯高压电容等,轻微漏电将导致发热,并进一步加速漏电、以致击穿和破裂;如加速极滤波电容,其轻微漏电就表现出明显光暗故障。
4.易开路的元件
小阻值限流保险电阻、功率电阻:小电感困线径细易而开路。整流、供电电路中常设有这些元件。
5.无规律地时好时坏的元件
可调电阻,可调电容;开关、徵动按键:晶体管、二极管;瓷片电容;晶振;消磁电阻。开关电源中工作电流并不大的高频整流二极管,间歇开路或内阻不稳,比击穿的更多,也属于检修难点;高清彩电数字板、VCD解压板中3.3V电源使用二极管串联降压,这些二极管由于发热而间歇性开路或内阻不稳的情况比较多见。
6.热稳定性差的元件
热机时性能变差是晶体管、二极管、集成块等“硅谷族”的特点;冷机时失效而热机时性能恢复是电解电容老化的特点。如TB1238机心中频VCO中周有热机频偏的特点,造成开机几分钟甚至一小时后突然无台。
7.容易连带损坏的元件
高压包打火、显像管漏气的同时,ABL端的电阻和电容易烧,总线数据变、行管损坏等;开关管损坏往往殃及一片元件,其射极电阻上并联的稳压管易击穿,且容易被忽视,从而失去过流保护功能,留下屡烧开关管的隐患。
8.大规模集成块和元件
密集的组件平板电视上的数字处理块、UOC等相对单一性元件损坏率较高。开关电源、行输出、场输出等承载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路历来是故障大户。
这些电路易形成干扰,其干扰特点是除了干扰TV接收、音视频信号、行场同步,还可能干扰电脑和总线;视放电路易白激而释放干扰,其特点是干扰画面、伴音和接收。
9.雷击易损的元件
电源部分元件,特别是振荡IC和+B整流管;高频头、AV转换、遥控接收头、CPU、存储器;冷热地交界处的光耦等元件,天线隔地电容。大致来说,小功率的“硅谷一族”表现脆弱,而大容量电解电容、大功率电阻、大功率晶体管直接损坏的很少;靠近电源、天线、AV端的“前线元件”,比扫描、视放等后方元件损坏率高得多;开关变压器、中等阻值电阻、聚酯电容等平时不易损坏的元件,雷击致损的却不鲜见。
抓设计方面的故障特点
彩电的电路设计考虑不合理,器件品质选用较差,这是这几年电视电路易发故障的主因。及时发现这种特点,并形成对口的检修思路,无疑利于快速排解故障。
1.以检修烧行管故障为例,我们从以下方面可以发现抓设计缺陷的窍门
A3机芯中,行振荡晶体品质差是引起行营屡屡损坏的主因。器件选用差导致屡烧行管的现象,在某些高清机型上也不例外;TDA8362、LA76810等单片机芯中,芯片内藏行振荡和分频,行频偏移导致烧行管的情况很少。行推动电源滤波的电解电容,靠近发热元器件,此电容便容易衰老,是形成热机烧行营的根源。彩显及部分倍频彩电、高清彩电,行二次电源故障并造成烧行管是很常见的,因为二次电源属于大环路稳压反馈电路,涉及元件多,故障率高。部分高清机型,行推动管基极通过一只电解电容接对管激励,其中电容或对管若有轻微的不良,即可造成烧行管,因此厂家建议:如果烧行营,就将电容和对管全部更换。
2.再以令人谈之色变的显像管“切颈”为例,我们可以从电路设计上发现这样的大致规律
(1)近年来高压击穿显像管的不多见,这主要是因为新型彩电中电源过压保护功能较好,例如TCL采用STR670X、TDAl6846等块的几款电源,即使光耦失控,输出电压升高幅度不到20%。(2)因场扫描“过偏转”而“切颈”的居多,主要原因是场输出采用无隔直电容的OCL或BTL电路。(3)“切颈”频发是新技术的疏忽。将飞利浦新老机芯进行对比可知,老式机芯的场扫苗电路具有大环路反馈,当场输出端直流电位差别太大时,“场振荡”不能工作,直接影响沙堡脉冲,致使亮度信号或RGB信号截止,显像管无束电流,因此即使输出电容击穿造成“过偏转”,也无“切颈”危害。但新型彩电场输出和“大块”之间没有反馈(场位置、幅度、线性依赖总线调整),“大块”内部场脉冲和妙堡脉冲不受场输出影响,所以在场输出“过偏转”时,“大块”没有反应,不能及时地截止显像管束电流,以致“切颈”。近年厂家注意到这种缺陷,在场输出端增加了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场脉冲即可),并将故障信号反馈到“大块”或CPU的某个安全检测端,当发生“过偏转”时进行关机或停止行场扫描。检修中发现“过偏转‘,即使调低加速极电压,显像管束电流也不能降低,稍一犹豫就可能”切颈“尤其是发现光栅呈雾状要立即关机进行故障排查。建议检修时拔下管座,通过测量场偏转两端的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即可判断场输出大致情况。
抓集成电路的故障特点有集成块具有特殊的“小脾气”,因此会出现特殊故障。例如:
(1)TDA4501/8362/8841等芯片开机瞬间行驱动信号为窄脉冲,当行反馈脉冲输入端开路时,便表现为黑屏,或光暗、行幅窄(似行推动电路故障实际上是行中心偏移)。TDA4501(28)脚为行相位控制端,该脚电压升高时也会造成开机光暗、行幅窄故障。
(2)TDA8362(49)脚为RF-AGC调整,有的电视该脚电压若高于1OV,将造成行频低、行频不稳、行脉冲窄等异常情况,故AGC电位器接触不良成为行扫描异常和屡烧行管的一个隐秘原因。TDA8362中周损坏后可能造成搜存台正常、但无伴音(连噪音也没有),曾两次遇到如此情况,都是最后换了中周才排除故障。
(3)TDA9380、OM8370具有三种不可思议的特性,并因此导致疑难故障。其一,(25)脚为场基准电流设置端,外接39kΩ电阻开路后将可能造成(33)脚始终无行脉冲输出且无开机信号输出,形成死机现象:有的也表现为行瞬间启动之后停止,且死机。其二,(36)脚标注为EHTO(高压检测),当某种情况使该脚出现一定幅度的负电压时,TV状态将出现伴音干扰、图像干扰、黑屏等现象。其三,场信号输出端(21)、(22)脚如果出现一定幅度的负电压,将造成行停振,或行频低、烧行管故障。
(4)新型TDA单片和超级单片,若总线信号不运行,即使电源和其他电路正常,行扫描也不启动;而同样情况下TB1238、LA7680等单片,行振荡输出则不受影响。
(5)μPC1423(40)脚为行脉冲输入,但脉冲幅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造成行停振或行频紊乱。
(6)LC863540(27)脚标注为“SD”,有的解释为电台识别信号输入端,实际是供制式识别使用的,如果该脚得不到LA76828输出的行同步信号,故障现象是行不同步,但自动搜台存台正常。
本文关键字:维修 维修技术,维修资料 - 维修技术
上一篇:如何更换彩电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