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首先停止机床,保护现场,然后对故障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故障的记录可为维修人员排除故障提供第一手材料,应尽可能详细。记录内容最好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故障发生时的情况记录
(1)发生故障的机床型号,采用的控制系统型号,系统的软件版本号。
(2)故障的现象,发生故障的部位,以及发生故障时机床与控制系统的现象,如:是否有异常声音、烟、味等。
(3)发生故障时系统所处的操作方式,如:AUTO(自动方式)、MDI(手动数据输入方式)、EDIT(编辑)、HANDLE(手轮方式)、JOG(手动方式)等。
(4)若故障在自动方式下发生,则应记录发生故障时的加工程序号,出现故障的程序段号,加工时采用的刀具号等。
(5)若发生加工精度超差或轮廓误差过大等故障,应记录被加工工件号,并保留不合格工件。
(6)在发生故障时,若系统有报警显示,则记录系统的报警显示情况与报警号。
(7)通过诊断画面,记录机床故障时所处的工作状态。如:系统是否在执行M、S、T等功能?系统是否进入暂停状态或是急停状态?系统坐标轴是否处于“互锁”状态?进给倍率是否为0%?等等。
(8)记录发生故障时,各坐标轴的位置跟随误差的值。
(9)记录发生故障时,各坐标轴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主轴转速、转向,等等。
2、故障发生的频繁程度记录
(1)故障发生的时间与周期,如:机床是否一直存在故障?若为随机故障,则一天发生几次?是否频繁发生?
(2)故障发生时的环境情况,如:是否总是在用电高峰期发生?故障发生时数控机床旁边的其他机械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3)若为加工零件时发生的故障,则应记录加工同类工件时发生故障的概率情况。
(4)检查故障是否与“进给速度”、“换刀方式”或是“螺纹切削”等特殊动作有关。
3、故障的规律性记录
(1)在不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重演故障现象?
(2)检查故障是否与机床的外界因素有关?
(3)如果故障是在执行某固定程序段时出现,可利用MDI方式单独执行该程序段,检查是否还存在同样故障?
(4)若机床故障与机床动作有关,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检查在手动情况下执行该动作是否也有同样的故障?
(5)机床是否发生过同样的故障?周围的数控机床是否也发生同一故障?等等。
4、故障时的外界条件记录
(1)发生故障时的周围环境温度是否超过允许温度?是否有局部的高温存在?
(2)故障发生时,周围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源存在?
(3)故障发生时,系统是否受到阳光的直射?
(4)检查故障发生时,电气柜内是否有切削液、润滑油、水的进入?
(5)故障发生时,输入电压是否超过了系统允许的波动范围?
(6)故障发生时,车间内或线路上是否有使用大电流的装置正在进行起、制动?
(7)故障发生时,机床附近是否存在吊车、高频机械、焊接机或电加工机床等强电磁干扰源?
(8)故障发生时,附近是否正在安装或修理、调试机床?是否正在修理、调试电气和数控装置?
1、机床的工作状况检查
(1)机床的调整状况如何?机床工作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加工时所使用的刀具是否符合要求?切削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正确?
(3)自动换刀时,坐标轴是否到达了换刀位置?程序中是否设置了刀具偏移量?
(4)系统的刀具补偿量等参数设定是否正确?
(5)系统的坐标轴的间隙补偿量是否正确?
(6)系统的设定参数(包括坐标旋转、比例缩放因子、镜像轴、编程尺寸单位选择等)是否正确?
(7)系统的工件坐标系位置,“零点偏置值”的设置是否正确?
(8)工件安装是否合理?测量手段、方法是否正确、合理?
(9)机械零件是否存在因温度、加工而产生变形的现象等等。
2、机床运转情况检查
(1)在机床自动运转过程中是否改变或调整过操作方式?是否插入了手动操作?
(2)机床侧是否处于正常加工状态?工作台、夹具等装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位置?
(3)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按扭、开关位置是否正确?机床是否处于锁住状态?倍率开关是否设定为“0”?
(4)机床各操作面板上、数控系统上的“急停”按扭是否处于急停状态?
(5)电气柜内的熔断器是否有熔断?自动开关、断路器是否有跳闸?
(6)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方式选择开关位置是否正确?进给保持按钮是否被按下?
3、机床和系统之间连接情况的检查
(1)检查电缆是否有破损,电缆拐弯处是否有破裂、损伤现象?
(2)电源线与信号线布置是否合理?电缆连接是否正确、可靠?
(3)机床电源进线是否可靠接地?接地线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4)信号屏蔽线的接地是否正确?端子板上接线是否牢固、可靠?系统接地线是否连接可靠?
(5)继电器、电磁铁以及电动机等电磁部件是否装有噪声抑制器等等。
4、CNC装置的外观检查
(1)是否在电气柜门打开的状态下运行数控系统?有无切削液或切削粉末进入柜内?空气过滤器清洁状况是否良好?
(2)电气柜内部的风扇、热交换器等部件的工作是否正常?
(3)电气柜内部系统、驱动器的模块、印制电路板是否有灰尘、金属粉末等污染?
(4)在使用纸带阅读机的场合,检查纸带阅读机是否有污物?阅读机上的制动电磁铁动作是否正常?
(5)电源单元的熔断器是否熔断?
(6)电缆连接器插头是否完全插入、拧紧?
(7)系统模块、线路板的数量是否齐全?模块、线路板安装是否牢固,可靠?
(8)机床操作面板MDI/CRT单元上的按钮有无破损,位置是否正确?
(9)系统的总线设置,模块的设定端的位置是否正确?
5、有关穿孔纸带的检查早期的系统,加工程序一般是用纸带读入的。如果发现是由于穿孔纸带读入的信息不对而引起故障时,需要检查并记录下述内容:
(1)纸带阅读机开关是否正常?
(2)有关纸带操作的设定是否正确,操作是否有误?
(3)纸带是否有折、皱现象?
(4)纸带上的孔是否有破损?
(5)纸带上的接头处连接是否平整?
(6)纸带以前是否用过?
(7)使用的是黑色纸带还是其他颜色的纸带?
总之,维修时应记录、检查的原始数据、状态较多,记录越详细,·维修就越方便。用户最好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份故障维修记录表,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操作者可以根据表的要求及时填入各种原始材料,供维修时参考。
1、充分调查故障现场。
这是维修人员取得维修第一手材料的一个重要手段。调查故障现场,首先要查看故障记录单;同时应向操作者调查、询问出现故障的全过程,充分了解发生的故障现象,以及采取过的措施等。此外,维修人员还应对现场作细致的检查,观察系统的外观、内部各部分是否有异常之处;在确认数控系统通电无危险的情况下方可通电,通电后再观察系统有何异常,CRT显示的报警内容是什么等。
2、认真分析故障的原因。
数控系统虽有各种报警指示灯或自诊断程序,但不可能诊断出发生故障的确切部位。而且,同一故障、同一报警可以有多种起因,在分析故障的起因时,一定要开阔思路,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
分析故障时,维修人员也不应局限于CNC部分,而是要对机床强电、机械、液压、气动等方面都作详细的检查,并进行综合判断,达到确诊和最终排除故障的目的。
对于数控机床发生的大多数故障,总体上说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来进行故障诊断:
1、直观法这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维修人员通过对故障发生时产生的各种光、声、味等异常现象的观察、检查,可将故障缩小到某一个模块,甚至一块印制电路板。但是,它要求维修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综合判断能力。
2、系统自诊断法充分利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根据CRT上显示的报警信息及各模块上的发光二极管等器件的指示,可判断出故障的大致起因。进一步利用系统的自诊断功能,还能显示系统与各部分之间的接口信号状态,找出故障的大致部位,它是故障诊断过程中最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3、参数检查法数控系统的机床参数是保证机床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它们直接影响着数控机床的性能。
参数通常存放在系统存储器中,一旦电池不足或受到外界的干扰,可能导致部分参数的丢失或变化,使机床无法正常工作。通过核对、调整参数,有时可以迅速排除故障:特别是对于机床长期不用的情况,参数丢失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检查和恢复机床参数,是维修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另外,数控机床经过长期运行之后,由于机械运动部件磨损,电气元器件性能变化等原因,也需对有关参数进行重新调整。
4、功能测试法所谓功能测试法是通过功能测试程序,检查机床的实际动作,判别故障的一种方法。功能测试可以将系统的功能(如:直线定位,圆弧插补、螺纹切削、固定循环、用户宏程序等),用手工编程方法,编制一个功能测试程序,并通过运行测试程序,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原因。
上一篇:手机主板集成块的拆、装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