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源动力技术充电电路技术嵌入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正文
嵌入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嵌入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点击数:7431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2:1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充电电路技术

      1 蓄电池的特点

      目前常用的四种化学电池是铅酸电池(PbSO4)、锂离子电池(Li+)、镍铬电池(NICd)和镍氢电池(NiMH)。由于环保问题和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综合因素,推动了新电池技术的发展。

1.1 镍铬电池和镍氢电池

      镍铬电池的容量比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低,具有低阻抗特性,对于需要短时间大电流的应用场合很具吸引力。但镍铬电池如果未经充分放电又进行充电,或者长时间处于小电流放电状态,就会产生枝状晶体,引起“记忆效应”,从而导致电池内阻变大,容量变小,缩短了电池寿命。如果在充电前进行完全放电,使每节电池的电压降到1.0V左右,就能消除引起“记忆效应”的枝状晶体,恢复电池的性能。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容量,但其自放电率也较高,约为镍铬电池的二倍。在初始阶段其放电率尤高(每天放掉1%)。所以镍氢电池不宜用于需要长时间保持电池容量的场合。就充电方式而言,两种电池非常相似,都是以恒流的方式进行充电,可采用快速、标准或者涓流的方式进行充电。它们都能以超过2C(C为电池容量,单位为安培)的速率进行充电(但一般采用C/2速率)。由于存在内部损耗,充电效率一般小于100%,所以,在采用C/2的速率充电时,通常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把电池充满。充电过程中的损耗随着充电速率和电池的不同而不同。在恒流充电时,电池电压会缓慢达到峰值(ΔV/Δt变为0),镍氢电池需在这个峰值点终止快速充电,镍铬电池的充电须在峰值点后当电池电压开始下降时(ΔV/Δt变为负)即终止快速充电,否则会导致电池内压力和温度上升而损坏电池。当充电速率大于C/2时,则要监测电池的电压和温度,因为当电池快充满时,电池的温度会急剧上升。对于镍铬电池和镍氢电池,还可以采用比较简便的涓流充电,这时只会造成极小的温升,不会损坏电池,也就无需终止涓流充电或者监测电池的电压。允许的最大涓流随着电池类型和环境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典型条件下C/15较为安全。

1.2 锂离子电池

      过去几年中,电池技术领域最突出的创新就是锂离子电池。相对于镍基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容量。从容量/体积比来衡量,锂离子电池比镍氢电池高出10%~30%,从容量/质量比来看,锂离子电池比镍氢电池高出近两倍。但锂离子电池对于过充电和欠充电很敏感。要达到最大容量就必须充电到最高电压,而过高的电压和过大的充电或放电电流又会造成电池的永久性损坏。如果多次放电至过低的电压则会造成容量损失,所以,充电和放电时都须限制其电压和电流,以保护电池不受损坏。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式不同于镍基材料的化学电池,充电时需用一个电压—电流源来进行充电。为了获得最大的充电量而又不损坏电池,须使电压保持在1%的精度内。快速充电开始时,电池的电压比较低,充电电流即为电流极限。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池电压缓慢上升,最终当每节电池达到浮空电压 4.2V时,此时即可终止充电。

2 总体设计

2.1 充电器芯片MAX846A

MAX846A

        MAX846A是一种16脚QSOP封装的通用型充电控制芯片,可以单独构成锂离子电池充电器,也可以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对锂离子电池和镍基电池进行充电。图1为其QSOP封装的管脚图。图中,1脚DCIN和4脚GND及15脚PGND分别为电源和地端。2脚VL端可提供3.3V,1%的电压基准。3脚CCI和5脚CCV分别为电流和电压调节回路补偿端。7脚ISET和6脚VSET分别为充电电流和电压回路设定端。8脚OFFV为电压调节回路控制端,对于镍基电池置为高电平。当VL端电压低于3V时,9脚PWROK输出低电平,可给MCU提供复位信号。10脚CELL2为锂离子电池选择端,低电平时为一节,高电平时为两节。11脚ON为充电控制端,低电平时停止充电。12脚BATT端接电池正极。13脚CS+和14脚CS-为内部电流检测放大器输入端。16脚DRV为外部调节晶体管驱动端。

2.2 硬件设计

      充电器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以MCU为核心构成,包括电源电路、调节电路、充电与放电电路、键盘与显示电路及报警电路等环节。
 

智能充电器

      MCU选用AT89C51,片内带4K的EEPROM,这样就无需扩展程序存储器,简化了电路设计。电源回路中,220V的交流电经变压器降为 12V,经过整流滤波变为14V左右,作为MAX846A的充电电源,另外经7805稳压后作为其他电路单元的工作电源。调节电路主要由A/D和D/A构成,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和温度及设置电池的浮空电压和充电电流。充电电路以MAX846A为中心,完成充电过程。充电过程的启停及充电方式的选择由单片机对MAX846A进行控制来实现。放电电路用以消除镍铬电池的“记忆效应”。报警电路在系统工作时给出必要的声音提示。键盘和显示电路用于设置和显示相关的参数。

2.3 充电器的功能设计
  系统工作时通过键盘选择电池类型和充电方式,并由一位数码管显示。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1)镍铬电池全电流快速充电方式
    (2)镍铬电池标准充电方式
    (3)镍氢电池全电流快速充电方式
    (4)镍氢电池标准充电方式
    (5)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方式
    (6)锂离子电池标准充电方式

      系统启动时先进行初始化,随后检查电池是否开路。如开路则LED显示0并蜂鸣提示,如正常则按照设置的充电方式进行充电。在对镍铬电池充电时,首先检测电池是否已充分放电,如单节电池电压在1.0V以上,则先进行完全放电以消除其“记忆效应”。对于镍基电池,无论采用哪一种充电方式,在充电结束后自动进入涓流充电方式,以补偿电池的自放电。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最低,所以无需涓流充电。在快速充电时,镍铬电池采用负斜率终止充电(ΔV/Δt小于0),镍氢电池采用零斜率终止充电(ΔV/Δt等于0),锂离子电池采用顶端截止。另外,在快速充电时,如电池电压或者温度超限以及充电时间超过三小时,系统都将停止充电并蜂鸣提示。充电结束时数码管显示P并蜂鸣提示。出于对电池寿命的考虑,在多次快充后,建议采用标准方式充电一次。

2.4 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式结构,主要由初始化程序、充电方式设置模块、预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D/A转换模块、定时模块和显示模块等部分组成。其中,充电方式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电池类型和充电方式;A/D转换模块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和温度,以确定是否终止充电过程;D/A转换模块用于设置充电电流和电压;定时模块用于确定零斜率或负斜率检测的频度以及快充的时间监测,斜率检测为每分钟一次,快充的时间限为三小时。系统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系统程序的流程图

3 结束语

      采用单片机和充电集成电路进行充电器的设计,不但能够实现对一般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而且还能够实现相应的过压和温度保护,从而可以充分发挥蓄电池的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避免简易充电器在充电时可能对电池造成损害的情况发生,具有一定的智能功能,符合目前的环境保护潮流。

参考文献:
[1]余永权.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功率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2]张友德.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本文关键字:单片机  智能  充电电路技术电源动力技术 - 充电电路技术

《嵌入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