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通信技术射频技术-RFIDRFID与WSN两者融合形成的WSID网络研究 正文
RFID与WSN两者融合形成的WSID网络研究

RFID与WSN两者融合形成的WSID网络研究

点击数:781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2:16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射频技术-RFID

    RFID与WSN在技术起源上相对独立,两者的混合使用问题很少被考虑。文章首先对RFID与WSN的三种融合方式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各种融合方式下的典型结构;其次论述了融合过程中所要应用的路由、中间件以及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给出了RFID与WSN两者融合形成的WSID网络;最后对WSID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近年来,物联网的两大关键技术RFID与WSN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功应用于生产、零售、物流、交通等各个领域。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涉及到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应用。RFID作为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10大重要技术之一。WSN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热点领域,它能够通过集成化的传感器节点协作完成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信息。目前,两种技术均沿着各自的技术路线探索前进,两者的混合使用问题很少被考虑。如何将RFID技术与WSN技术相融合,开发新的业务和应用,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WSN对节点一般都不采用全局标识,而RFID技术对节点的标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两者结合共同组成WSID(Wireless Sensor IdentifICation,无线传感器识别)网络可以相互弥补对方的缺陷,既可以将网络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数据上,当需要具体考虑到某个具体节点的信息时,也可以利用RFID的标识功能轻松地找到节点的位置。

    1 RFID与WSN融合

    1.1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对象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它综合了多种技术的应用,其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以及数据变换与编码等。

    1.1.1 RFID系统组成

    RFID应用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RFID系统的工作。读写器和天线也可集成到一起,以节省成本和减小体积。

a.jpg

    读写器的主要功能是读写电子标签的物体信息,它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读写模块以及其他一些基本单元。读写器通过射频模块发送射频信号,读写模块连接射频模块,把射频模块中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读取或改写。读写器还有其他的硬件设备,包括电源和时钟等。电源用来给RFID读写器供电,并且通过电磁感应可以给无源标签进行供电;时钟在进行射频通信时用于确定同步信息。电子标签由射频模块和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射频模块通过内置的天线来完成与读写器之间的射频通信,控制模块内有一个存储器,它存储着标签内的所有信息,并且部分信息可以通过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来进行实时的修改。

    1.1.2 RFID的特点

    RFID技术无须直接接触、无须光学可视、无须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操作方便快捷。RFID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更可向小型化与多样化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2)环境适应性强。防水,防磁,耐高温,不受环境影响,无机械磨损,寿命长,不需要以目视可见为前提,可以在那些条码技术无法适应的恶劣环境下使用,如高粉尘污染、野外等。

    (3)可反复使用。RFID标签上的数据可反复修改,既可以用来传递一些关键数据,也使得RFID标签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循环重复使用,将一次性成本转化为长期分摊的成本。

    (4)读写方便。RFID标签无须瞄准读取,只要被置于读取设备形成的电磁场内就可以准确读到;RFID标签能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进行穿透性通信;RFID每秒钟可进行上千次的读取,能同时处理许多标签,高效且准确。

    1.2 WSN枝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廉价微型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1.2.1 WSN网络结构

    WSN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node)和管理节点,典型的WSN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被任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织形式构成网络,并通过多条路由方式将监测的数据传输到汇聚节点,最终借助互联网、无线网络或卫星将数据信号送至管理节点。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管理节点查看、查询、搜索相关的监测数据,并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

b.jpg

   
1.2.2 WSN协议栈
   
随着WSN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提出了多个WSN协议栈并且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图3所示为早期提出的一个协议栈,该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另外,该协议栈还包括能量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和任务管理平台。这些管理平台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按照能量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在节点移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转发数据,并支持多任务和资源共享。

c.jpg

   



www.55dianzi.com


    WSN网络协议栈有3个管理平台:其中,能量管理平台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能量,在协议栈设计时都需要考虑节省能量;移动管理平台用于检测并注意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与汇聚节点之间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动态跟踪其邻居的位置;任务管理平台可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监测任务。

d.jpg

    图4所示的改进型协议栈细化并改进了原始模型。此协议栈可以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应用层以及倒L形的定位和时间同步子层。定位和时间同步子层在协议栈中的位置比较特殊,通过倒L形体现其既依赖于网络协议各层,同时又为网络协议各层提供信息支持。

    1.3 R FID与WSN融合

    如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RFID与WSN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课题。Urban等对RFID与WSN两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Zhang Beiwei等则对两种技术融合的网络架构以及能量约束进行了说明;刘国梅、孙新德设计了融合WSN和RFID技术的一种农产品冷链物流监控追踪系统。总结目前RFID与WSN技术的融合方式,可以将RFID和WSN的融合类型分为三类:一是RFID阅读器与WSN节点的融合;二是RFID标签和WSN节点的融合;三是RFID与WSN在系统层次上的融合。

    1.3.1 RFID阅读器与WSN节点的融合

    RFID与WSN融合后的阅读器不仅可以远距离地获取RFID标签信息,而且阅读器节点具有无线通信能力,能够读取标签内部代码,感知周边的环境数据,与区域内的其他无线通信节点形成多跳的通信网络,将节点采集的数据和物体的标志等信息高效地传输到上层应用。Zhang Lei等提出了一个结合RFID阅读器与WSN节点的系统结构,节点内部拥有一个传感单元,其采用的是Zigbee协议,形成了一个具有RFID标签读取能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其节点内部构成如图5所示。

e.jpg

   
1.3.2 RFID标签与WSN节点的融合
    RFID标签携带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与阅读器、其他节点或者无线通信设备通信。这种类型的融合不仅给无线传感器节点添加了RFID识别能力,而且使RFID标签能够主动获取数据信息。在这种模式下,标签上的传感器节点用于监测物品的状态及环境信息,并将感知数据存于标签内存中,由读写器读取并转交RFID应用层处理。Deng Hai等提出了一个RFID标签与传感器的结合模型,即嵌入了传感器的RFID系统(SE—RFID)结构。其结构如图6所示。

f.jpg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网络  射频技术-RFID通信技术 - 射频技术-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