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经验交流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及其新拓扑 正文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及其新拓扑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及其新拓扑

点击数:7665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3:36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经验交流

(d)    模 态4(t4t5)等 效 电 路

(e)    模 态5(t5t6)等 效 电 路

(f)    模 态6(t6t7)等 效 电 路

图 3    等 效 电 路 图

图 4    主 要 波 形 图

 

    模态1(t1t2)    在t1时刻,S开通,电感电流iLs线性增大,流经二极管D的电流iD相应减小,直到iD=0,该模态结束;

    模态2(t2t3)    在t2时刻,二极管D关断,Cs开始放电,耦合绕组La的感应电势使Cs上的电势自举提高,直到电容Cs储能完全释放,该模态结束;

    模态3(t3t4)    该模态与普通PWM Boost变换器开通状态基本相似;

    模态4(t4t5)    在t4时刻,S关断,输入电流Is经过电感Ls,D1开始给Cs充电,直到vCs=Vo,该模态结束;

    模态5(t5t6)    在t5时刻,二极管D导通,电流iLs线性减小,流经二极管电流iD相应增大,直到iD=Is,该模态结束;

    模态6(t6t7)    该模态与普通PWM Boost变换器的关断状态基本相似。

    可见,该无源无损缓冲型软开关电路的关键在于:当S在ZCS下开通时,因Lp的耦合绕组La的感应反电势而发生电势自举,有利于电容Cs的储能经La向负载释放;放电完毕的Cs又为S的关断提供ZVS条件。

(a)原理图

(b)简化原理图

图5    具有最小电压应力的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4.2    具有最小电压应力的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图5(a)为文献[9]提出的另一种新颖的具有最小电压应力的无源无损缓冲电路。从图中可看出,其开通/关断缓冲网络包含3个二极管Da,Dc,Ds,一个耦合电感L2和一个缓冲电容Cs。在开通期间,原边电感L1充当普通Boost变换器的升压电感。3个二极管和原来的输出二极管组成全桥,二次侧电感L2联接在两对串联二极管之间。缓冲电容Cs与二极管Ds并联。

    为了便于分析,将耦合电感看作励磁电感Lm,漏感Lk和变比为1:n(n>1)的理想变压器的联合体,如图5(b)所示。假设条件基本与3.1相同,且励磁电流ILm为常数,初始状态为:S开通,Do关断,vCs=Vo,则稳态时,一周期有以下6个模态,相应的等效电路图和主要波形图如图6及图7所示。

(a)    模态1(t1t2)等效电路

(b)    模态2(t2t3)等效电路

(c)    模态3(t3t4)等效电路

(d)    模态4(t4t5)等效电路

(e)    模态5(t5t6)等效电路

(f)    模态6(t6t7)等效电路

图6    等效电路图

图7    主要波形图

    模 态1(t1t2)    在t1时 刻 , 主 开 关S关 断 ,Do导 通 , 输 入 电 流Ii由S线 性 地 切 换 到Do, 同 时Cs

开始向负载放电,直到完全释放,该模态结束;

    模态2(t2t3)    在t2时刻,Ds自然导通,由于耦合电感的匝数比n>1,感应二次侧电压大于主侧电压,正的电势差使得Da导通,流经电感Lk的电流iLk线性增大,io相应减小,直到iDo=0,转到模态3;

    模态3(t3t4)    在t3时刻,Do自然关断,输入电流Ii的1/n经DaLk和Ds向输出负载供电;

    模态4(t4t5)    在t4时刻,主开关管S零电压开通,流经Lk的电流iLk减小,直到零,该模态结束;

    模态5(t5t6)    在t5时刻,耦合电感Lk开始释放能量,给Cs充电,直到vCs=Vo,同时向输出负载反馈多余的能量;

    模态6(t6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经验交流电工技术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