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经验交流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因素分析及对策 正文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因素分析及对策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因素分析及对策

点击数:7879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9:53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经验交流

热空气送入锅炉后参加燃烧,变成烟气,由于锅炉的阻力,在预热器的烟气入口,烟气压力为

烟气通过预热器后,由于烟气侧的阻力,烟气出口压力为

由公式(16)、(17)看出,预热器热端压差等于锅炉阻力,预热器冷端压差等于锅炉阻力和预热器总阻力之和。因此,要控制预热器的烟风压差,就要在锅炉总体设计时选择合适的磨煤机型号、燃烧器型式和受热面布置,降低系统的阻力,并防止尾部结露。在预热器设计时,装设吹灰器、水冲洗装置以及风压测量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正常有效的吹灰,否则,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因积灰堵塞而造成阻力增加和冷端压差增加,预热器漏风率升高。在停炉维修时,进行水冲洗,保持受热面清洁,清洗后一定要烘干后再投入使用。蒸汽吹灰时一定要保证吹灰蒸汽压力和过热度,否则将加剧积灰堵塞。有些电厂因吹灰蒸汽达不到品质要求,又没有其它形式的吹灰器,干脆不吹灰,因而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积灰加重,阻力增加,漏风率越来越大。
2.3 降低间隙面积F的措施
  空气预热器漏风量与间隙面积成正比,控制间隙面积可以有效地控制漏风。漏风间隙包括热端径向密封间隙、冷端径向密封间隙、轴向密封间隙和静密封间隙,间隙越小越好,但是间隙不可能为零,更不能为负值,因为间隙太小会造成设备磨损,影响使用寿命。下面分别介绍控制各个间隙的措施。
2.3.1 选择合理的转子直径间隙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F=δ·L
式中:δ为间隙宽度;L为间隙长度。
  间隙长度L与转子直径有关,转子直径越大,间隙越长,径向间隙长度为
  Lr=R-r
式中:R为转子半径;r为中心轴(筒)半径。环向密封间隙长度为
  Lcir=2πR
为了控制间隙长度,必须合理选择转子直径。选择转子直径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确保烟气和空气在预热器内有适当流速,烟气在空气预热器内的最佳流速为8~12 m/s,空气流速等于或略低于烟气流速。二是空气预热器是锅炉系统的一部分,空气预热器的总阻力不能太高,根据美国ABB-APC公司的技术资料,空气预热器烟气侧阻力加上空气侧阻力之和应小于127 mm水柱。因为阻力与气体流速和受热面高度有关,流速越大,受热面越高,阻力越大,所以当受热面较高时,可以选用较低流速,即较大转子直径;当受热面较低时,可以选用较高流速,即较小转子直径。
2.3.2 热端径向间隙的控制
  热端径向间隙是空气预热器漏风的主要渠道,必须严格控制。热端径向密封片在安装调整时,一般安装成直线,内外侧间隙均为0 mm,在热态运行时预热器发生复杂的综合变形,尤其是转子的蘑菇状变形,使热端径向间隙增大,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预热器65%的漏风发生在热端径向间隙。现代预热器一般都采用冷端支撑热端导向定位的结构,热端扇形板内侧吊挂的中心轴上,外侧吊挂在中心桁架上。预热器发生变形之后,热端扇形内侧随着转子中心轴膨胀向上移动,所以内侧间隙是不变的,而外侧间隙则由于转子的蘑菇状下垂和外壳增长而增大。外侧间隙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δr-h为热端径向密封外侧间隙,δt为转子蘑菇状变形下垂量;δh为外壳膨胀量;δb为冷端中心桁架弯曲量(挠度);δp为中心筒膨胀量;δsp为支撑端轴膨胀量。
  50 MW锅炉机组6 m预热器,这一间隙可达10mm;600 MW锅炉机组15 m预热器这一间隙可达50mm。为了弥补这一间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安装漏风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漏风控制系统后,热态运行时,漏风控制系统根据转子变形下垂量的多少,由电脑控制,自动提升或下放扇形板外端,使密封间隙始终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如图5所示,从而达到对漏风自动控制的目的,提高整个机组的运行效率。由于转子上端面变形为曲线,为了使热端扇形板与密封片之间形成均匀一致的间隙,防止磨损,有时需折线安装热端径向密封片。

  ②确保转子垂直度。如果转子不垂直,就不能保证扇形板、弧形板在同一密封面上,三向(径向、轴向、旁路)密封间隙的调整和控制更无从谈起,因此转子找正是调整密封间隙的前提条件。
  ③径向密封片的安装要以靠尺为基准,确保径向密封片的高度差小于1 mm。
2.3.3 冷端径向间隙的控制
  由于冷端压差大于热端压差,冷端气体密度大于热端密度,因此冷端径向漏风是空气预热器漏风的重要因素,冷端间隙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冷端间隙的控制一般采用冷态预留热态弥补的办法,即在冷态安装调整时,冷端内侧间隙为0 mm,而外侧预留出一定间隙;热态运行时,内侧间隙由0 mm变为支撑端轴的膨胀值,外侧间隙由于转子的蘑菇状下垂变为0mm。这样一来预留间隙的计算就非常重要,根据美国ABB-APC公司的技术资料,冷端预留间隙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α为平均温度Tav时的材料线性膨胀系数,/℃,其值可以根据表1选取;△T为转子上下端温差,℃;Tai为空气进口温度,℃;Tao为空气出口温度,℃;Tgi为烟气进口温度,℃;Tgo为烟气出口温度,℃;H为传热元件高度,m;αsp为支撑端轴膨胀系数,/℃;△Tsp为支撑端轴温差,℃;Lsp为支撑端轴长度,m。
  支撑端轴膨胀量很小,一般不大于1 mm,可以忽略不计。根据以上公式进行正确计算,冷端漏风可以减低到最低水平。冷端扇形板一般在用螺杆支撑在中心桁架上,如果预留间隙偏大,可以手动均匀调整冷端扇形板。


2.2.4 轴向密封间隙的控制
  现代大型预热器一般都装有轴向密封装置,当旁路密封(环向密封)不良时,轴向密封可以防止气体通过外壳与转子之间的环形通道绕到烟气侧,也就是说,轴向密封起到第二条防线的作用。实际上,旁路密封的生产和安装精度不易保证,再加上旁路密封片的磨损,旁路漏风是存在的。当旁路密封所泄漏空气从冷端进入转子与外壳之间后,又分为两个去向,一部分通过轴向密封间隙泄漏到烟气侧,一部分又从另一端汇入到空气风道中。为了控制轴向漏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证旁路密封质量,减轻轴向密封负担,如现场车加工旁路密封面。
  ②冷端元件装卸门加装填料,防止额外环向泄漏。
  ③根据转子半径膨胀量,正确预留轴向密封间隙。
2.3.5 静密封间隙的控制
  现代大型预热器,为了保证扇形板和轴向密封板的可调性,在扇形板与中心桁架之间,轴向密封板与外壳之间,都装有静密封,早期的静密封都是迷宫式结构,如图2,由于这种密封结构的螺栓易松动和部件易磨损,往往造成漏风,已逐渐被淘汰。现在填压式静密封和金属胀缩节式静密封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减低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的措施归纳如下。
  ①合理选择预热器型号,尽量选用低转速,提高转子充满度,降低结构漏风。
②使用双重密封或多重密封。
③安装漏风自动控制系统。
  ④设置可调性扇形板和轴向密封板,正确计算转子变形量。
⑤保证密封间隙的均匀一致性。
⑥采用新结构静密封。
⑦保证转子和扇形板的水平度。
⑧进行有效吹灰,保持受热面清洁。

参考文献

[1] 董泳,李有文,王成敏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端径向密封间隙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节能技术,2000(4)
[2] 罗洪新,姜家仁,苏盛波.600 MW机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技术改造及效益分析[J].发电设备,2000(4)
[3] 吕兆聚,刘立圣,余琴清.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的双密封技术[J].四川电力技术,2000(2)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经验交流电工技术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