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泵叶轮损坏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点击数:7165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0:3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经验交流
个月就要停泵揭盖进行涂抹处理,另外叶轮经过3~4次的涂抹后就不能再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新叶轮,这样一来,叶轮运行时间就不能保证一个大修周期(三年),因此一个大修周期就要更换两次新叶轮,每次更换新叶轮时,同时还要更换盘根套、密封环及轴承,每个大修期内循环水泵的维护材料费用就高达一万多元。
2) 在大修期间又曾利用过清华大学研制的高科技材料,即在新叶轮进、出口及叶栅表面进行涂镀,据资料介绍该产品抗汽蚀、抗冲刷的能力比环氧树脂加玻璃丝布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但经过一个小修期后,检查发现孔洞及蜂窝状也时有发生,这对该泵的出力仍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际运行发现,新叶轮也不能维持一个大修期,中间还要更换一次叶轮、盘根套、密封环及轴承,费用也将大大增加,一个大修期用于维修的费用就高达三万元左右。由于叶轮受汽蚀冲刷严重,为了不影响机组的负荷,经常是两台泵同时运行,这对机组的安全生产构成较大的危害。
3) 2002年该机组进行了通流部分增容改造,改造后机组出力由原来的50 MW增加到60 MW,这样一来循环水泵出力不足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泵的出力远远不能满足机组增容改造后的需要。为此,决定在机组通流部分增容改造的同时,对该泵进行改造。改造方案:大型循环水泵一般都体积大、质量重、价格较贵。如果为调整其性能参数和提高运行效率而将叶轮和壳体全部进行改造,势必造成很大浪费,而且也给现场安装带来极大不便。这种方案由于现场工作量大、投资大、回收时间长,现场难以接受,也不容易推广。鉴于这种情况,改造采用壳体不动、电动机不换,只改造叶轮和密封环的方案。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案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可缩短工期及大大节省资金。
改造原则:①在壳体流通及汽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流量;②在保证足以克服循环水系统阻力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扬程;③泵的地脚安装尺寸和进口、出口法兰直径不变,即基础和管路一概不动,只改变叶轮和密封环,在流量增加的情况下,原泵所配电动机不能过负荷,而且至少就有5%以上的富裕量。原泵的叶轮和密封环均是铸铁的,考虑到改进后要提高效率,提高抗汽蚀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叶轮的材料选用铸钢ZG230-450,密封环的材料选用铸铁HT200。本次改动要求壳体不动,只改变叶轮和密封环,所以叶轮的设计受到原泵壳体几何尺寸及流体力学特性的限制。叶轮设计以相似换算法为基础,经初步换算得到叶轮的轴面尺寸后,根据壳体和轴面的尺寸对叶轮进口颈部直径和轮毂直径进行必要的修正,修正时兼顾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有意加大了叶轮的进口过流面积。新叶轮保证了高效型线的特点,又保证了与原泵壳体匹配得当,实践证明这种改造方法是成功的。
3 改造后循环水泵的性能
改造后循环水泵主要数据汇总见表1。

4 结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甲、乙循环水泵,出力都达到了近6 500 m3/h,比增容改造前的出力有较大的提高,机组在接近设计抽汽量下出力能达到60 MW,真空能维持在-95 kPa,说明改造后的循环水泵的出力能够满足运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华北电力学院,吴民强主编.泵与风机[M].水利电力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循环水泵 经验交流,电工技术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