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经验交流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 正文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

点击数:779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4:2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经验交流
1所示。

图1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3. 2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特点负控系统终端集遥测、遥信、遥控功能为一体,具有可靠性高、容量大、兼容性好等特点。能够遥测包括母线、电表、终端的各类电气参数,实现终端抄表、交流采样、负荷控制、数据统计分析、主站通信、远程升级功能。同时监控计量柜、电表用电异常情况,具有声光电、短信等实时报警功能。后台主站支持终端主动上传,具有定时召测和人工召测功能,支持按功率自动控制、电信号控制等各种控制方式,设置多套负荷曲线对比功能,并对负控前后电量数据进行全程记录,自动进行用电分析。在执行需求侧管理功能时,可按变电站、线路、大客户制定错峰计划,按周期或某一时段进行错峰效果分析,终端更可随时进行负荷远程控制。

系统错峰应用情况如图2所示。

大客户负荷控制系统错峰功能 应用大客户负荷控制系统进行需求侧管理成效分析为了进一步为电力营销工作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中山供电局全面建设负荷管理系统,扩大负控监测面,提升服务水平。2005年、2006年,中山供电局投入该系统的资金接近15000万元,对全部7220台专用变客户安装了负控终端,负控通信成功率达95%,采集数据成功率达93%。目前监测负荷达到2275兆瓦,监控面已达到总负荷的65%以上,负荷控制能力基本达到电网供电最大负荷的15%左右。今后计划对装机100KW及以上的公用变客户再安装终端7000多台,使更多大客户负荷切实做到“看得见、分得开、控得住”。通过负控系统的建设和利用,我局的错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总结起来,利用负控系统执行错峰比其他手段具有更大优点。4. 1 负荷预测准确性进行需求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负荷预测,其中电网供电能力比较容易确定,而客户的实际负荷难以衡量。而利用客户负荷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控客户的实时负荷,成为开展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系统。负控中心从每天的监测信息中筛选出各类信息,提高负荷预测准确度,方便深入了解负荷特性,为制定有序供电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可对客户的用电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在用电高峰时段实行移峰填谷。4. 2 计划性强通过精确的负荷预测可拟定不同条件下需求侧管理的计划用电指标。在做好常规的年度、季度、月度的长期负荷预测的同时,更方便做好周、日的短期负荷预测,缩短编制错峰计划的周期。4. 3 优化运行方式通过负控分析负荷已成为制定年度电力调控目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平衡电力资源、确保电力供应的重要依据。以前要深入调查了解深入客户的用电特性,要深入企业调查、召开客户座谈会、走访行业协会等方式,现在通过主站即可摸清工矿企业的用电特性、生产特性及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潜力,并据此编制可强制错峰、可主动避峰、可安排轮休、可直接限负荷的工业企业及对应的各级负荷。4. 4 减轻错峰现场督查压力需求侧管理手段的实施,很大程度依靠加大督查力度,确保错峰方案落实到位。通过各地政府机关及供电部门成立人数庞大的错峰检查队伍,督查人员责任到个人,将各项错峰措施落实到到每个企业,甚至要细化到每台设备。部分客户不配合错峰工作、与检查人员捉迷藏等情况,错峰效果不理想。而现在,负控系统就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确保限电方案公平透明,实行有保有限。在终端接入跳闸回路后,负控系统就是我们的无影手,可执行负荷分级控制,强制错峰。通过科学调配,实现科学远程控制负荷,避免现场检查错峰用电可能引发的矛盾。4. 5 反应迅速确保电网安全稳定通过负控进行需求侧管理能切实提高监视准确率和控制正确率,提高电网的用电负荷率,有效减少线路拉闸,减少对居民生活用电的影响。广泛对新增工业客户、大客户负荷加装负控装置,在系统出现需紧急限电情况时,准确在规定时间内压限用电负荷,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5 存在问题分析负控系统进行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错峰,在行政措施逐步减少时,经济激励措施作用加大,如何对客户避峰让电、改变运行方式、转移负荷进行经济补偿,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各国的实践证明,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持,建议国家结合电价改革,出台有关需求侧管理在电价体系中地位的政策法规,提供资金保障,合理补偿有关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有关用户开支的成本,摒弃不顾客户承受能力和经济利益而强行限电来减少客户端用电需求。在通过远程控制执行强制错峰时,对客户的感情也是一种伤害,供电部门如何在电力供应紧张之际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也是利用负荷控制要面对的问题。需求侧管理也非常强调建立供电局与客户之间的伙伴关系,要致力于改变过去那种客户对电能使用无选择余地的求助地位。负荷控制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我们更要调动客户节电的主动性,促使客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把综合经济效益置于突出地位,以成本效益为准则,以社会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注意协调供、需双方的贡献和利益,达到改善社会整体环境为目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量大面广、较为分散的特点,包括电力公司、能源部门、节能产品制造企业、电力用户等各个利益主体,牵涉到体制、法规、标准、金融、财税、物价等诸多方面的协调。仍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付出不懈的努力。6 结束语本文探讨了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功能拓展和应用,最后阐述了对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建议,并指出对需求侧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大客户负荷控制仅是其中一项技术支持系统,要面向电力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提供足够的信息服务,创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更要争取发电企业、电网经营单位、用电客户及各部门的支持,调动全社会开展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多方联动,共同参与,共享收益,培育充满活力的电力市场,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形成“多赢”的局面。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控制系统  经验交流电工技术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