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配电网的电源及其输电方式。通过提高电源的可靠性,减少电源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常见的措施有:增加导线的截面,提高线路的输送量;实行分段控制,增加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提高变电站负荷的转供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停电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目的;缩短十千伏线的供电半径(常用的方式是增设十千付开关所或增加十千付的出线回路)[4]。
(2)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灵活性,改善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对重要的线路采用双回路供电,提高其输送能力;增加主干线路开关,架设分支,尽可能减小停电范围;实现供电线路的网络化结构布局。
(3)提高电网的装备水平。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积极采用最新的技术、设备,减少因设备老化、过期、损害等问题造成的不必要停电。
(4)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4]。配电网自动化装置可以检测配电网的实时状态、设备的运行状况、负荷情况等配电信息,及时的发现故障,并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点隔离、供电网络重构等一些列动作,对于供电企业及时应对故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加强配电网的防护措施。气候因素是影响配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必须加强配电网应对极端条件(如雷击)的能力。雷击是造成供电中断的一大原因,降低雷电对配电网的威胁必须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使用更高级的绝缘子,对配电线路的绝缘弱点加装避雷装置。
(6)在配电网中加装分布式电源
所谓的分布式电源是指,为满足某些终端用户的需求,电力部门在用户的附近安装的小型的发电装置或发电与储能的联合系统[5]。利用风能、太阳能、可燃垃圾、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进行发电的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分布式发电。因此,从能量来源上讲,分布式发电技术是一种可以利用多重能源的新型的清洁发电技术。通常,分布式电源的规模不大,发电量在几十千万到几十兆瓦之间。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二是作为作为备用能源。分布式电源对环境的危害小,同时能够很好的完善配电网的不足。分布式电源的推广应该是未来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3.2软件措施
随着配电系统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发展,采用传统的评估方式对配电可靠性进行评估就显路后。因此,要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不仅要注重硬件系统的更新,还要注意可靠性评估方式的升级。
(1)贝叶斯网络评估法与安全系统中常用的故障树分析法相似,贝叶斯网络评估法不仅可以计算出配电网单个部件或局部体统对整体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并且能够估算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对电力企业一个直观、量化的指标,弥补了传统的电力系统评估方法的不足。
(2)模糊可靠性评估算法[5]。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性可靠系统评估法在对配电网记性可靠性评估时可以把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进去,评估结果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本文关键字:可靠性 电力配电知识,电工技术 - 电力配电知识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