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投切有两种方式:人工投切和自动投切。人工投切对运行人员是件繁重的工作,且难以实现及时准确地操作,影响供电电压质量。我们采用自动投切方式。可实现电容器的自动投切,我们采用了JKG系列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这种控制器能随意设定投入门限、投入延时、切除延时、过压门限、过压延时、欠流切除等参数,能自动跟踪功率因数变化合理选择电容组数,还能在功率因数超前时快速切除已投电容。在我厂的应用中,这种控制方式能满足我厂的实际要求。
2、移相电容器的选择
我厂选用的电容器为BSMJ0.415-18-3型自愈式移相电容器。该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415V,容量18Kvar,三相三角形接法,具有自放电功能,最高过电压110%额定电压,最高过电流130%额定电流。
电容容量的确定要考虑到开关、接触器的容量,补偿梯度大小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及维修成本,还有各厂实际使用习惯。我厂广泛采用18 Kvar三相移相电容器,我们认为其补偿梯度合理,设备费效比高。
额定电压的确定要考虑到变压器低压母线电压的波动和补偿后母线电压升高的因素,并联补偿移相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大于并联补偿移相电容器的实际工作电压。
3、断路器的选择
QF1—QFn为单台电容器提供主保护,我厂选用GV3—M40施耐德空气开关。该开关具有过流和速断保护功能,我们一般将空开过流整定值整定在30A左右,可有效保护电容过电流。该开关分断能力强,分断电流可达35KA,可靠性也比较高,单台电容器故障时能可靠切除,不影响其它电容器的运行。QF我们选用施耐德NS型塑壳断路器,该断路器具有电子式过流和速断保护功能,动作准确可靠,分断能力极强,并具有稳定可靠的限流能力,可作为整套电容器组的后备保护。采用上述两种开关后,我们完全可以将电容故障限制在电容柜内,而不对配电系统产生影响。
补偿效果
通过对全厂供配电系统安装并联移相电容器组,向电网提供可阶梯调节的容性无功,补偿多余的感性无功,使我厂实际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补偿效果明显。
以线损为例,我厂年用电量约为2亿千瓦时,补偿前线损率约为5%,补偿后功率因数从0.87提高到0.95,则每年可减低线损约为200万千瓦时,按每度电0.4元计算,可节约电费开支80万元,加上电力系统功率因数奖60万元,每年共计节约电费开支140万元。
功率因数从0.85提高到0.95,设备利用率提高11.8% 。减少设备投资,充分发挥设备潜能。
减少电压损失,降低电压波动,有效改善供电质量。
结束语
文中根据化工企业的特点,从我厂的应用实际出发,介绍了影响我厂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介绍了利用并联移相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经验。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力配电知识,电工技术 - 电力配电知识
上一篇:TS算法在配电网络重构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