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方式及应用研究
点击数:7226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2:3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力配电知识
(1)从10kV配电网运行方式上来看,因为我国10kV系统目前多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较适合采用电压式设备,将其应用于10kV架空线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较为合适; (2) 从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方面来看,电压型系统的优点较为突出。 ①从杆上设备的故障判断方式来看,电压型设备仅需根据配电线路的电源有无来进行判断,而电流型设备用RTU则要求开关CT配合来判断故障电流的位置和方向,RTU自身的故障判据需要根据分段区间的负荷变化来整定,这对负荷经常变化的配电网来说,是相当麻烦的; ②从杆上设备的维护来看,电压型设备工作电源取自线路,不需要额外提供;而电流型设备RTU虽然也可用电源变压器作为正常时的供电电源,但在线路故障时,必须依靠蓄电池供电,才能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蓄电池需要定期维护检查,这使得系统一次设备的免维护性大大降低; ③从线路的恢复供电方式来看,电压型系统虽然由于采用逐级投入的方式,使开关动作次数增多,在缩短停电时间上不如电流型设备,但在实际应用时,因断路器重合,分段开关逐级的投入,可以有效地避免线路因涌流而引起断路器的误动作。5 电压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方案 架空配电系统用以电压型馈线自动化为基础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可分为3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架空线路用馈线自动化设施由同杆架设的杆上真空自动配电开关(PVS)、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远方终端单元(RTU)和电源变压器(SPS)组成。 电源变压器从线路两侧采集配电线路上的电压,以作为开关电源和用于故障检测判断的检测信号,利用RTU自身所具有的智能化检测功能,可与开关设备配合,共同完成故障区段的隔离、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并且利用站内故障区段指示设备,通过计算站内断路器合分闸时间,判断出故障区段并通知运行人员检修。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无需通信系统,利用杆上设备自身智能化功能就能够独立完成架空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功能。这一阶段的完成,可减少停电区间,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了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为了使配电自动化再上一个台阶,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供电质量、实现优秀的电力信息管理、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降低运行费用和运行人员劳动强度为目标,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基本功能后,实现以遥测、遥控自动化为纽带的计算机管理配电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在此阶段中,作为联系杆上设备和站内全面计算机管理中间环节的遥测、遥控自动化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6 应用实例和效果 我局在某供电所区域建成4条馈线自动化线路,安装馈线自动化装置21台,可隔离馈线相间故障和单相接地,能自动隔离故障段,并且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实现了馈线自动化。自2005年12月开始运行至今,共发生26起瞬间短路故障,全部重合成功;已成功隔离永久性短路故障5起,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2起。馈线自动化的应用,能大大缩短发生故障时的停电时间和恢复送电的时间,迅速、准确地掌握事故状况,锁定故障区域,大大缩短故障查巡时间,并把故障影响的客户数减至最少;通过自动故障区间隔离和非故障区间的供电恢复或负荷转移,大大减少了因故障停电造成的电量损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7 结束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力配电知识,电工技术 - 电力配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