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电力电缆的含义是电力电缆中包含了光纤单元,光纤-电力电缆设计既应符合电力电缆指标要求,又应保护光纤,并保证光纤的信号传输可靠性。因为有力缆和光缆二部分组成,连接盒的设计比较复杂,所以制造光纤-电力电缆长度很长,不用中间连接盒。浅海需要连接电力电缆的情况很多,如采用光纤-电力电缆,更为方便。当代的光纤信息传递技术已大大超过对称和同轴通信电缆,并重量轻、体积小和信息量大等有点。
图9是光纤-电力电缆品种之一,注释如下:1)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2)单模光纤;3)铜70mm2阻水导体,8.7/15kV乙丙橡胶绝缘;4)挤出的填料;5)低密度聚乙烯内护套;6)镀锌双钢丝铠装,钢丝直径为3.5mm,内层48根,外层54根。
图10是光纤-电力电缆中的光缆单元,注释如下:1)中心加强元件;2)单模光纤;3)PBT套管;4)低密度聚乙烯内护套;5)芳伦纤维加强(类似铠装);6)热塑性隔离带;7)铜金属密闭护套;8)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
光纤-电力电缆的机械性能如下:1)外径98.8mm;2)空气中重量21.7kg/m;3)水中重量13.9kg/m;4)最大工作负荷70吨;5)轴向坚实度293.6MN;6)20℃时弯曲坚实度1.6kN·m2。电气性能如下:1)电压等级12/20;2)运行电压13.8kV;3)频率60Hz;4)额定电流265A;5)电容0.3μF/km;6)电感0.4mH/km。
光缆部分性能如下:1)光纤根数可到48根;2)外径14mm;3)重量215kg/km;4)最大拉力2700N;5)弯曲直径625mm;6)耐挤压220N/cm;7)耐水压力22.5kgf/cm2;8)运行温度范围为-20℃~70℃。
2.家用网络系统柔软光缆
光缆到户以后,建立家庭光纤网络的要求也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家庭网络的配线元件,有效的方法是将光缆传入已经埋在墙内的管道内。然而,现有的方法并不能很奏效,因为需要调整电缆的长度和二端的连接器,此外,还需要有配合过渡到光纤的外接口,可想而知,利用已经埋设的管道,并非简单的工作。新方法是采用可卷绕柔软光缆使配线系统得到改善。
关键技术是制造一种"光纤卷绕绳",既然称它为"绳",则其可卷绕性当然非常顺手,在相当程度上可任意伸展,可随意与电缆或连接器连接,更形象化的解释,可把它看成是弹簧形光缆。与此同时,光纤衰减和连接器衰减也必需符合规定。国内是否发展,有待观察。
光纤卷绕绳的结构,是具有辅助孔光纤的螺旋绳,并有覆盖层,这种结构在弯曲时,光纤的衰减特别小,图11为辅助孔光纤的结构,连接器直径为125μm。
3.光-电综合通信光缆
光-电综合通信光缆中含一个8芯光纤单位,7个铜线四线组和9个对称线对。该缆主要应用在通信系统中,如图15所示,光纤作为大容量通信,四线组和线对作为区间通信和信号传输用。由于将光纤单元和其他线组绞合成缆,可降低线路的造价。至于电缆的屏蔽、护套、铠装等结构,可按使用环境设计。
4.其他综合光缆
综合光缆在铁路领域中早已广泛应用,对于智能电网也有可能需求。综合光缆的结构,除含有光纤单元外,还包含小规格电力线、控制线、信号线、仪表线、数据线和电话线等。目前没有定型,今后将按照智能电网规范或标准要求制造。
当前智能电网的国际趋势
近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大力提倡和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将其提升到国家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全力推行,并试图通过投资建设智能电网达到近期刺激经济发展的效果。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就包括了加快智能电网的发展。
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是提高能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提升发、输、配、用电各环节的运行管理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最终能下降电价,广大用户受益。智能电网的推广可减少25%以上的由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这相当于1.3亿辆汽车启动瞬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智能电网还可以提升供电及服务质量,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总之,智能电网将现有电网所强调的安全、可靠、稳定,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一步体现了电网对环境、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贡献。
美国能源部部长和商务部部长访华时指出,智能电网是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引导各方更加高效地用电,实现节能减排,并希望中美双方能够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携手合作。当前美国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和试点工作,这是奥巴马政府组建以来着力推进的一件大事。美国已发布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批标准。
中国各地区差异太大,不但环境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用电和缺电不平衡,完全实现智能电网目标,还存在漫长的路程,所以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必须走循序前进的道路,有地区试点逐步走向全国,先解决用电和缺电的平衡,再解决更加高深的全面智能化技术。
国内开始启动
我国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家电网公司迅速将"智能电网"上升到战略层面,今年上半年适时提出了全面建设以超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计划。并针对此计划国家电网做出了三步走的规划,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2009年8月,第一阶段工作已全面启动,将重点开展电网智能化规划工作,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研究关键技术和研发智能化设备,开展各环节的试点工作,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0年今年将开展第二批试点:如加快建设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在张北建设的我国第一个风光储能综合示范项目;选定天津一个区进行智能小区试点等。中国的智能电网建标准尚未出台,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从2009到2010年要首先完成标准的制定和重点地区的试点。到2010年底,跨区直流工程投产规模达到1290万千瓦。到2015年,以超高压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初步形成,超高压及跨区电网输送能力超过2.4亿千瓦。
到2020年,基本进程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和华东(简称三华)为超高压同步电网为受端,东北超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连接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坚强电网结构,超高压及跨区电网输送能力超过4亿千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加大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特别是加大中低压配电网投资比例,解决供电和卡脖子等突出问题。此外,由于国家智能电网目前的标准并未确定,这也是影响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国家电网内部人士透露,国家电网将积极参与制定智能电网相关国际标准与规范,推动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发展智能电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智能电网的建成需要政府、企业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
美国的目标内容比较远,很多电力公司都把安装智能电能表及建设先进的计量系统作为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作为用电客户与电力公司的实时交互工具,智能电能表主要有两大功能:其一,它是实现需求响应的信息及控制终端;其二,它是停电管理、电能质量管理等功能模块的信息来源,它将整个营配系统的故障定位及电能监控深入到供电末端。加上集成的地理信息系统及专家系统,电力企业就能更直观、更迅速地处理各种事件和状况,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在近期内显然达不到美国的水平,当前是规划和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现在距离实现智能电网还有很长的时间,所以多种技术研究都是可以的,但是研究的技术应当有50%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这是非常大的突破,这要比购买技术或者购买拥有该项技术的公司都划算得多。
国内一直存在近十年内建设智能电网的方向争议,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研究方面,以超高压为核心。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特色却在于以清洁、高效、分布式为核心,注重对需求侧的研究,因此中国智能电网的方向将期待国家政策的出笼。可能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可再生能源并入网络,至今可再生能源入网和储蓄电能,一直是让国家电网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