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力配电知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正文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点击数:777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7:28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力配电知识
      实验室模拟系统规模为6个电源点,35条分段线路,6个开闭所单元。系统可模拟正常运行时的各种工况,例如改变符合的大小和性质、改变负荷分布、操作开关改变系统送电的网络结构等。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保护配置情况来配置模型系统的保护装置,使系统自身的动作情况与配电自动化系统对系统的操作二者得到真实反映。系统可模拟电网运行中的各种故障情况,并可模拟配电网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运行,包括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配电动模试验模型将为系统联调和测试提供仿真配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采集及控制对象,是系统联调和测试可以在出厂前完整地进行,这对于提高开发和服务质量、减少现场服务工作量将产生明显的效果。
  3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配电自动化推广应用的时间不长,在实用化工作逐步推进和完善的同时,配电自动化的理论和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系统已经从单纯的监控及故障建设发展到优化运行和提高效益。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应特别关注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分布式 FA
      根据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案,“十五”以后逐步实行输配分开,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配电环节的开放,分散发电装置将得以广泛使用,可以在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的能源解决方案,从而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零售市场环境下配电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分散发电装置的布置及投运的不确定性,使得配电网络运行方式经常变动,从而传统保护整定值与集中处理的FA解决方案很难适应变化。
      建立基于多智能化FA体系将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在该体系中,将要研究建立智能体与区域协调器的协调机制。为了考虑全网的运行方式以及拓扑结构的变化影响,需要研究在配电自动化主站建立协调服务器,通过定义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规范,构成完整的智能分布式Fa实现方式。
  3.2 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配电自动化的有效投运,可以缩小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要真正在系统中取得经济效益,除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需要优化电网结构与运行方式,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
      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将为提高供电的经济性、优化运行方式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中将要研究建立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模型,综合利用各种配电网的在线和离线参数信息,通过优化运行决策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反映配电网运行的在线工况与未来可能的运行方式和配电网的规划信息,计算出各种经济指标、安全指标,并得出各种可能的在线辅助决策方案及其模拟运行的效果。
  3.3 信息一体化大平台背景下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
      配电自动化及DMS是整个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集成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系统。在未来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需要研究信息一体化大平台背景下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在支持IEC 61970 CIM(公共信息模型)和IEC 61968 UIB(企业集成总线)系统应用层互联模拟标准的同时,需要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网络安全框架方案,以提供数据安全引擎机制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环节。
  4 结语
      本文在探讨了近几年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状况后,对其实用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以《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以及配电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法和手段为基础提出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作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工程走向实用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还探讨了智能分布式FA、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一体化大平台背景下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等几个未来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技术  电力配电知识电工技术 - 电力配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