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网及变电站与安全、电磁辐射、环保知识 正文
电网及变电站与安全、电磁辐射、环保知识

电网及变电站与安全、电磁辐射、环保知识

点击数:7369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1:5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子技术

问:什么叫噪声?

答:任何做机械振动的物体都会通过周围的弹性媒质(如气体、液体与固体)将振动向四周传播,形成机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机械波可引起人耳的听觉或其它接受器的反应,这就是声。欲产生声,必须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即声源),还要有能传播声的媒质,即声场。除空气外,气体、液体与固体也能作为媒质传播声音。由于传声媒质不同,噪声传播可分为空气噪声、固体噪声和水噪声等。

二、环境管理

问: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有关法律规定、标准主要有哪些?

答:对于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国家有较系统的法规与标准,这是国家实施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评价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科学标准。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十八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十四号);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

问:噪声污染防治有关法律规定、标准主要有哪些?

答:对于噪声环境管理,国家有较系统的法规与标准,这是国家实施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评价伴有噪声建设项目的科学标准。主要有: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问: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照射限值是多少?

答: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对电磁辐射照射限值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30-3000 MHz这一公众最敏感范围内的标准限值为0.4W/m2,比西方和国际上的标准要严格4倍。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具体标准如下:

职业照射 在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小于0.1W/kg。

公众照射 在一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问: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怎么样的?

答:国家对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对上述工程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目前也参照该标准执行。

关于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值目前尚无国家标准。为了便于评价,根据我国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送电线路设计规定和参考各国限值,推荐暂以4kV/m(千伏/米)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毫特斯拉)即100微特斯拉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待相应国家标准发布后,以其规定限值为准。

问: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照射限值是多少?

答: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对电磁辐射照射限值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30-3000 MHz这一公众最敏感范围内的标准限值为0.4W/m2,比西方和国际上的标准要严格4倍。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具体标准如下:

职业照射 在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小于0.1W/kg。

公众照射 在一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表1 职业照射导出限值

频率范围
MHz

电场强度

V/m

磁场强度

A/m

功率密度

W/m2

0.1--3

87

0.25

(20)*

3--30

150/√f

0.40/√f

(60/f)*

30--3000

(28)**

(0.075)**

2

3000--15000

(0.5√f)**

(0.0015√f)**

f/1500

15000--30000

(61)**

(0.16)**

10

表2 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频率范围

MHz

电场强度

V/m

磁场强度

A/m

功率密度

W/m2

0.1--3

40

0.1

(40)*

3--30

67/√f

0.17/√f

(12/f)*

30--3000

(12)**

(0.032)**

0.4

3000--15000

(0.22√f)**

(0.001√f)**

f/7500

15000--30000

(27)**

(0.073)**

2

注:表1、表2中,*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是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比吸收率是指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剂量率,单位是W/kg。

三、建设绿色电网

问:为什么专家说用电磁感应,而不是电磁辐射来表述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更科学?

答:由于输变电工程工频辐射能量非常小,随着电磁辐射研究的发展,为了与高频率的射频电磁辐射区分开来,当前在权威国际导则和相关标准中,多采用电磁感应这一更科学的表述,而不再用电磁辐射来表述。

  电磁感应强调人对电磁的感应,其能量非常小。在电磁学上,将50Hz的工频辐射称为电磁感应,其辐射性质较弱,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

由于采用50Hz的工作频率,输变电工程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人体可以感觉得到。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人体接触到高压架空电线下工作着的未能接地的金属物体充电,会产生麻痛的感觉,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但是其能量非常小,类似冬天脱毛衣时产生的静电效应,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问:为什么专家认为“ 高压线路电磁辐射”是错误概念?

答:“高压线路电磁辐射”是错误概念———这是2004年在北京市科协组织的“ 电磁环境与健康”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信息产业部真空电子所、华东电力实验研究院、中国电力学会等权威专家的一致说法。

专家们表示,通常所称的“高压线路电磁辐射”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权威组织在有关高压电的正规文件上,都不采用该词。因为,电磁辐射是针对波长很小的微波而言,但输电线频率为50赫兹,电磁波波长达6000公里,即使是500千伏的超高压线路,也不会产生强烈磁场。否则,通过辐射导致的能量损耗将是个天文数字,架设输电线路也变得没有意义。

    

问:在居民密集区兴建220千伏及110千伏户内变电站有害吗?

答:由于工频电磁辐射能量极低,而且严格按照了环境影响评价设置安全距离,因此,在城市中心负荷密集区域包括居民密集区建设220千伏及110千伏高压变电站,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建设方式,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是合理可行的。我国对城市中心区建设220千伏及110千伏高压变电站有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规定,其中对安全设计要求等技术标准非常严格。目前在福建厦门,为综合利用土地,已有一座220千伏和两座110千伏变电站与商住楼盘合建在一起投入使用,还有一座220千伏正与商住楼盘合建中。

另外,220千伏及110千伏户内变电站对周边的实际影响主要以电磁感应效应为主,而不是电磁辐射。实践证明现场电磁感应数据比国际、国内的相关环保标准值要低很多,完全符合国际国内相关的环保标准。

卫生部门以及电力系统均曾对输变电设施操作员、维修工等长期近距离接受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密切的健康监测,没有发现任何因电磁辐射致病的案例,也说明了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安全性。

据上海市拟出台的《上海市变电站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规定:“变电站一般与居民住宅或其他环境敏感目标保持适当距离,220千伏为20米,110千伏为15米”。认为:只要变电站达到上述距离要求,都满足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问:城市输变电工程为什么会建在居民区?

答:为什么输变电工程非要建在居民区,而不是建在偏僻的郊区,这是很多群众关心的问题。

打个比喻,社区的居民多了,公交公司就会在附近设置公交车站,满足居民需要。同样,由于近年来城市用电量持续大幅增加,然而按供电要求,一个大的变电站只能覆盖1~20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供电范围为0.56km~3km)。所以随着城市的发展、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新建的变电站只有进入居民区,才能把电力输送到附近的居民家中,才能满足居民的用电需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变电站  电磁辐射  环保知识  电子技术电工技术 - 电子技术

上一篇:电力系统的构成

《电网及变电站与安全、电磁辐射、环保知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