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修复 维修中,对换下来的有问题的元器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要
进行修复。当没有条件的时候,也应委托有修理条件的专业维修部门去修理。
b) 代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电气元器件是可以用其他类似规格、型号的元器件替代的(如:接触器、可控硅模块、电阻器、电容器、快熔、稳压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等)。维修人员应掌握相关电气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替代方法。
c) 制作与改造 维修中,当某个电气元器件坏了,但买不到备件时,为了不影响生产,可以考虑对电路进行一些小的改动,改用其他的元器件去完成同样的功能(例如:螺旋管车间某电气控制系统主控板上的整流器坏,在搞清楚这个集成整流器电路的引脚和功能外,可以设法用其他元器件搭一个电路去完成它的现有功能,这样就可以代换损坏的器件,同时又不会因一时买不到合适的配件而影响生产的进行)。
3.了解设备的运动形式和各元器件在设备的具体位置及线路的布局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时,首先要弄懂并熟练掌握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了解设备的运动形式,以及对不明白的电气设备的控制提出的质疑,是弄懂设备电气控制工作原理的基础。熟练掌握电气控制工作原理,并比较该设备的电气控制特点,是排除故障非常重要的基础。例如:我公司直缝管车间使用的数控PC--160D型等离子切割机电气控制系统,既包括交、直流控制转换,计算机与PLC结合,又含有伺服驱动,同时还包括连续反馈控制及扰动补偿前馈控制,属于复合控制系统,它概括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典型型、综合性与复杂性。另外实现电气原理图与实际配线的一一对应,是提高故障排除速度的基础。做到这一点,可以对设备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加深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且在出现故障使用检测手段时,能够准确有效地找到测试点,以防止误判断,同时也能缩小故障范围。
二.故障的检测和排除方法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为排除故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际操作时为了有效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顺利的找出故障点,还需具备一定的手段,这就是排除故障所需的检测手段及一般方法。
1. 故障的检测
顾名思义就是检查测量,充分利用仪器仪表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测,以便能更准的判断故障点的位置和确定元器件是否已损坏。对设备故障的检查测量是大多数维修人员在排除故障时普遍采用的做法,也是排除故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故障的检测手段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 电阻法 电阻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常是指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电机、线路、触头等是否符合使用标称值以及是否通断的一种方法,或用兆欧表测量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等。测量时,注意选择所使用的量程与校对表的准确性,一般使用电阻法测量时通用做法是先选用低档,同时要注意被测线路是否有回路,并严禁带电测量。
② 电压法 电压法是指利用万用表相应的电压挡,测量电路中电压值的一种方法,通常测量时,有时测量电源、负载的电压,也有时测量开路电压,以判断线路是否正常。测量时应注意表的挡位,选择合适的量程,一般测量未知交流或开路电压时通常选用电压的最高挡,以确保不至于在高电压低量程下进行操作,以免把表损坏,同时测量直流时,要注意正负极性。
③ 电流法 电流法是通常测量线路中的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断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对弱电回路,常采用将电流表或万用表电流挡串接在电路中进行测量;对强电回路,常采用钳形电流表检测。
④ 仪器测试法 借助各种仪器仪表测量各种参数,如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及参数的变化,以便分析故障的原因,多用于弱电线路中。
2.故障的排除方法
通过借助对故障的检测手段来确定故障所在位置,从而更好的来分析故障原因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故障的排除方法。在对设备故障检测判断的基础上,排除故障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但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 常规检查法 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如:有的电气设备在使用中有烧焦的糊味,打火、放电的现象等等)并借助于一些简单的仪器(如:万用表)来寻找故障原因。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最常用,也是首先采用的。
② 替换法 即在怀疑某个器件或电路板有故障,但不能确定,且有代用件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消失,恢复正常。
③ 直接检查法 对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据经验,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
④ 逐步排除法 如有短路故障出现时,可逐步切除部分线路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⑤ 调整参数法 有些情况,出现故障时,线路中元器件不一定坏,线路接触也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如:时间、电流、位移、温度、电阻值、反馈信号强弱等)调整的不合适或运行时间长了有可能因外界因素(如:受干扰或机械磨损程度)致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或不能自动修正系统值,从而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⑥ 原理分析法 根据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图,通过追踪与故障相关联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故障点,并查出故障原因。使用本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对整个系统和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理解。
⑦ 比较、分析、判断法 它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故障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减少测量与检查环节,并迅速判断故障范围。(例如:螺旋管车间的精整控制,是采用总―分式多处异地(两跨车间)分段控制的方式,如总控操作台正常,则说明电源、负载及公共线路没有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判断,能减少检测环节,缩小故障范围,提高故障排除的速度。它适用于部分线路故障范围和故障点的直接判定。
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碰到实际的故障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三.排除故障的一般步骤
排除故障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排除故障时,所采用的步骤大致可分为:症状分析→设备检查→确定故障点→故障排除→排除后性能观察。
1. 症状分析
症状分析是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有关故障原始状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的过程。在故障迹象受到干扰以前,对所有信息都应进行仔细分析。这些原始信息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