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串连蓄电池组的均充技术研究. 正文
串连蓄电池组的均充技术研究.

串连蓄电池组的均充技术研究.

点击数:732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2:37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在一个充电周期中,电路工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电压检测阶段(时间为Tv)和均充阶段(时间为Tc)。在电压检测阶段,均衡旁路电路不工作,主电源对电池组充电,同时检测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电压,并根据控制算法计算MOSFET的占空比。在均充阶段,旁路中被触发的MOSFET由计算所得的占空比来控制开关状态,对相应的电池进行均充处理。在这个阶段中,流经各单体电池的电流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各不相同的。
除去连接在B1两端的M1,所有的旁路分流模块组成都是一样的。在均充旁路中,由于二极管Di的单向导通作用,所有的分流模块都会将多余的电量从相应的电池转移到上游电池中,而M1则把多余的电量转移到下游的电池中。
  2 开关管占空比的计算
  充电时电池的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可由下面的经验公式来得出,其中V是电池的端电压。
  SOC=-0.24V 2+7.218V- 53.088 (1)
  SOC是电池当前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SOC=Q/Q TOTAL×100%。
  通过把电压检测阶段末期检测到的电池电压转化为荷电状态,而单节电池的储存容量Qest,n与SOC存在相应的关系,Qest,n可以被估算出来。
  在充电平衡阶段,从主充器充入单节电池的电量是IchTcep。其中,Tcep为一个充电周期内均充阶段的时间。为使在均充阶段达到单节电池储存容量的平衡,均充的目标Q tar应为:
但是,在被激发的旁路和其他电池之间的充电转换是相互影响的,单体电池经旁路输出给其他电池的电流和接收的充电电流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不过,Gauss-Seidel迭代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期望的储存容量Q n可以用下式来计算其中,I dis,n是一个开关周期中的平均电流,I obt,n是从其他被触发的旁路中获得的电流。Q tar是理想状态下电池经充电周期Ts达到均充时的电荷量,Q n是期望的储存容量,取Q tar=Q n,即(2)、(3)相等。通过相应换算,得到占空比的计算公式:
这里的函数f N只是一个示意函数,表示D n和D 2...D 3存在一定关系。
  3 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本文的均衡充电方法,以两节单体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为例进行实验和分析,主要验证旁路中开关管对电压的调节作用由于没有现成的蓄电池,需用替代电池来进行实验。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内阻和端电压都在不断变化,并且充电过程中电池蓄积能量,根据对蓄电池的物理性质的分析和相关资料,采用“电阻串联电容”来替代单体蓄电池来进行实验。
  本实验中,选用两个小功率NPN管C1815(Q1、Q2)来替代开关管,用89C51芯片的P1.0和P1.1脚控制Q1、Q2的开关。同时,蓄电池的端电压V1和V2由差动放大电路采集,经A/D转换送到CPU。在整个过程中,电压每20ms采样一次,每隔1s上传上位机并保存并自动绘制曲线。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充电开始时电压相差为1.98V ,在经过充电140s后,电压相差值约为0.2V;在均充过程中,电池电压有趋向一致的趋势。均充方法能根据单体电池的差异,缩短蓄电池组之间的不一致性,使蓄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寿命延长。
  同时,从实验结果来看,该方法也有效果不理想的地方,那就是两节电池端电压差值较大。究其原因,一是本实验中用“电阻串联电容”来替代蓄电池,这和真实的蓄电池存在差别,无法达到理想的模拟状态;二是本实验主要是检验开关管的开关对电压的均衡影响,在很多环节上进行了简化处理,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本实验达到了预定的目的,证明了无损均充法的可行性。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技术  蓄电池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