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新世纪带电作业的安全技术 正文
新世纪带电作业的安全技术

新世纪带电作业的安全技术

点击数:7697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2:16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1954年鞍山电业局率先探索带电作业,到1956年已用于生产实际),这12年我国带电作业是从无到有、从配电到输电、从常规作业到特殊作业,发展迅速、领导重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应承认这一时期制作工具的材质落后(如初期绝缘杆用桦木)工具笨重(如多用铁卡具),技术性能差(如屏蔽服起初仅由几条铜带编成),规章制度尚不完善等。
  3.2带电作业的“发展---曲折”时期
  我国带电作业的“发展---曲折”时期,大致在1966~1980年。此期间虽有轰轰烈烈的高潮,却因破除规章的抬头,当时发生了不少人身、设备事故,直到80年代中后期尚未能完全扭转局面。40多年来发生的作业事故,大部分出现在这一时期。据对102例事故的调查统计,发生事故原因如表1。
  从表1可见:事故原因75%属于组织措施问题,25%是技术措施问题。97%的事故在于违反规程,剩下的3%的事故虽是气候原因也与规程有关(安规规定即使远方雷雨也应停止工作)。
  3.3带电作业的“整顿---基本完善”时期大致在1981~1989年,此期间全国各网、省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成立了“带电作业工作网”。1988年成立了“全国带电作业协调领导小组”、“中国带电作业技术中心”,并加强培训,80年代末期东北首先恢复了“以高架车为主要工具的配电带电作业”,并保证了安全。
  3.4带电作业的“完善---巩固”时期,大致是近10年来的事,前电力部于1991年后相继颁发了DL409-91《电也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操作导则》、《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加上网、省局及工厂科研项目的落实和鉴定,以及不断参加国际有关学术活动和引进合资项目,使我国带电作业安全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中如在ESMO-90国际会议上表演展示了我国500KV工具及TC-78会议上发表屏蔽服等三篇论文,以及90年代防潮绝缘杆、绝缘绳等多项产品通过部级鉴定用于生产,说明我国带电作业技术在发展巩固中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其项目之多则有所超越。
  4、完善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思考
  上述“完善---巩固”时期,说的是方向和完善尚须巩固,事物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尤其是今日的高科技社会,远非昔日可比,故要做的工作多,安全技术完善化方面是整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题实质是人和工具问题的研究。
  4.1关于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探讨
  1977年电科院就提出了用“统计法”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意见,并提出了危险率考核指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带电专委会1996年曾对此问题进行过讨论,基本取得共识。危险率R是指带电作业间隙在发生一次操作过电压时,该间隙发生放电的概率,例如R=10-5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技术  新世纪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新世纪带电作业的安全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