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我国35 kV系统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不投入消弧线圈的运行方式下,易发生由于单相接地造成的系统过电压,尤其是弧光接地过电压。这样就会出现两相电压升高、一相电压降低的现象。而TV内部采用速饱和特性铁心,在此电压作用下出现饱和,产生1/3次谐波,导致自身谐振。频繁的接地会使阻尼电阻长期消谐而最终发热烧断。失去阻尼后,再出现过电压,避雷器就会动作,并很快击穿而失效。此时一次电流迅速增大,而且幅值很高,产生大量热量。累积效应使绝缘材料的温度不断增加,最终热击穿。
为了避免内部发热击穿,可改变C1、C2的分压比,降低内部TV的一次额定电压。同时阻尼电阻的容量不能太小,必须增大阻尼电阻功率。现场也可采取临时措施在二次侧串入阻尼电阻,以增强阻尼效果。同时跟踪油色谱,有利于发现内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案例3:
1999年2月某500 kV变电站,500 kV线路A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电网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故障,与之相关的保护误发信号,3个二次电压线圈全部无电压输出。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型号为TYD
500/-0005H,故障发生后,在运行状态下,电气试验人员分别直接对3个二次电压线圈进行输出电压测量,确认电压输出为零(正常状态分别为577
V和100 V),现场检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外观正常也无异音现象。
分压电容器和油箱电磁单元正常状态下,承受的额定电压为13 kV,而整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承受的电压为500
kV;如电磁单元部分对地短接,不承受13 kV的电压,二次将失去电压输出,对设备整相承受电压的能力影响较小。而假设电容分压器的其中之一存在缺陷,该节将承受较低的电压,其他节承受的电压升高,会造成整台设备运行异常,有二次电压输出但不是正常值,设备会有异音发出或损坏。如果电磁单元的变压器一次端断线,电压将不能正常传递,二次失去电压输出;若分压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大,二次电压输出且会降低。由此可见,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能够承受系统正常电压的前提下,结合其结构特点,可以确定二次失去电压的原因与电容量的变化无关,第1~3节瓷套和第4节瓷套中的电容本身正常,故障原因可能为:①电磁单元变压器一次引线断线或接地;②分压电容器中存在瞬时短路;③与电磁单元中变压器并联的氧化锌避雷器击穿导通;④油箱电磁单元烧坏、进水受潮等其他故障。
随后对设备停电,通过电气试验对故障原因进一步分析,并拆开分压电容检查,发现电磁单元变压器至分压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线因过长而与箱壳碰接,并有明显的烧伤放电痕迹,分别测量电磁单元变压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均在10
GΩ以上。随后将该连接线缩短,并用绝缘材料包扎固定,回装完毕后,再经试验检验其正常,该故障点消除。
4 结论
在实际系统运行中,电压互感器是一次与二次电气回路之间连接的重要设备。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光电式互感器等新型的互感器已经不断涌现,其结构和具体器件各不相同,这就首先需要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使用的经验和故障处理的方法,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互感器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