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室微动电流:当人体通过数十毫安以上的电流时,使心脏动作的心肌就将停止其扩张和收缩的能力,甚至心肌微弱余振而致死。
3.2 接地事故和触电
由电源、线路和仪器负载而构成的闭合回路,其中有电流流过。而在闭合回路以外应该是绝缘的,不应该有电流通过。但是,往往电路或仪器内部,它们同大地之间的绝缘条件很差,有时很容易通过弧光放电或导电物质而与大地之间形成导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电流已经流出所规定的电路之外,使仪器壳体上直接带有危险电压。这时称通过大地的电流为接地电流,或者程从规定电路所泄漏出的电流为泄漏电流。
处于接地状态的仪器,往往都是在仪器壳体的某一部位上,出现故障电压。在这种状态下,人体一旦接触仪器的壳体就会触电。人体触电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接触带电线路,另一种是接触处于接地的仪器。
3.3接地系统和非接地系统
目前一般的低压配电线多是将变压器低压侧的中心点和大地相连,即形成接地回路。但另一方面,如对水池中的照明灯供电回路,还必须要求采取绝缘变压器(为形成不接地系统),因此,不同场合,有的要求形成接地式,而有的又要求形成非接地式。
从防止触电的观点来看,非接地式比接地式有利。当电路不接地时,人体虽然接触电路,也不会由一点接触而形成闭合回路,而使危险电流通过人体。
但如果采取接地式,因变压器的电路与大地相连,人体一旦接触接地点就会形成闭合回路,并根据人体的接触状态而导致危险电流通过人体。因此水池(或游泳池)可以说是人体接触最不利的状态,当然,从防止触电的观点,就必须强制长期非接地式回路;而且,从预防火灾的观点,采取非接地式或尽量不使漏电形成闭合回路应该说是上策。可见,非接地式对于防止火灾和触电都是有利的。但是,一般的低压配电线都采取接地形式,原因很明确,非接地式潜伏着更大的危险。
非接地式的弱点是,当因某种原因而引起某电路对地电位升高时,有时,不易对它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只能任凭其发展。引起电路对地电位升高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高低压电路之间碰线、雷击、开关冲击和静电等。总之,不管任何原因,只要在低压侧出现高压,配线和仪器就要受到破坏,甚至发生触电致伤的危险。以前的变压器,内部经常引起高低压混线现象,由此而引起火灾的更为严重。正是由于这种教训,从此才开始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心点和大地相连的方式。
通过接地可以防止电路对地电位不致产生异常上升。但接地式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如果需要采取多点接地式回路的情况下,尽管可以分别独立接地,但因相对大地是一个共有体,对大地大小不同的电位很容易引起相互之间的干扰。如两个接地式回路的接地极相邻不适当地被埋入地下,就很可能产生两种现象:一方面由于接地故障,可能使地表面电位升高,另一方面又可能波及其他完好的电路。
另外,当一个和大地无绝缘的负载(如电极式温泉稳升器)同一个接地式回路相连接时,通过负载的部分电流往往也要向大地进行分流,因电源和负载共用一个大地。
所以在接地式回路中,必须特别注意通过大地的相互干扰现象。当然,非接地式回路只要在电源之间插入一个绝缘变压器,在变压器的低压次级几乎就可以完全和其他系统断开。
可见接地系统和非接地系统各有优缺点,但因为非接地系统存在其他的缺点,所以一般不用于低压回路。
4.电气设备的接地范围
根据安全规程规定,下面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或者接零)。
(1)电动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底座和外壳,如手电转、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
(2)交流、直流电力电缆的接线盒,终端头的金属外壳,电线、电缆的金属皮,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穿线的钢管;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一个端子及铁心。
(3)配电屏与控制屏的框架,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架,安装在配电线杆路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
(4)在非沥青路面的居民区中,高压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钢筋混凝土杆,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的铁杆、钢筋混凝土杆,装有避雷器的电力线路杆塔。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上一篇:导电膏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