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影响可用性的因素。一般情况下,Ao<Aa<Ai,设备管理应当努力做到使Ao接近Aa、Aa接近Ai,从而尽可能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影响Ao有如下主要因素:一是产品的维修性。结构的组合式,模块化、标准化程度,安装拆卸的简易性,故障的检测手段,诊断与自诊断能力等,直接影响产品维修性。二是维修作业方式与范围。是模块、组合件更换,还是零部件、元件检测更换,还是检修或是彻底维修(大修)等。三是维修作业环境。设备场所是否具有良好的维修条件,其环境、工具和试验仪器是否良好等。四是维修人员的能力。五是维修管理的水平。
4.供电设备维修的类型和目的。供电设备维修可分为预防性维修、修复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又可分为定时检测、定时修理、视情修理和定时更换。
1)预防性维修。传统观念上定时检测、定时修理是根据预防性检修试验规程和厂商的一些规定所确定的项目、时间间隔及试验标准,来确定检修间隔期和工作项目、内容等。可靠性维修所采用的定时检测、定时修理是按可靠性维护理论,从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出发、分析其故障、隐患后果,结合设备运行的历史和现状,按可靠性维修理论确定设备定期检测和修理的间隔期。这种间隔期不同于传统的计划检修的间隔期,检测或修理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可靠性维修强调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并着眼于故障后的防患,制定出可靠性维修大纲来具体指导检修作业。定时更换。可靠性维修认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故障率恒定,维修不能提高设备可靠性,当设备达到耗损期时,维修的费用高于故障后果的损失费用与修理费用之和,则不必做定期维修而应采用定期报废更换的方式,才是经济、安全的。视情维修。大量的故障不是瞬时发生的,总有一段出现异常的时间,采用观察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抓住设备的故障迹象并跟踪分析,适时地进行维修。视情况维修,预先不规定设备的使用时间,充分利用设备寿命,把维修工作量降到最低,是一种最经济的预防性维修,它是目前正在兴起的状态检修。
上一篇:维护检修工作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