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电器外壳漏电的几个原因 正文
电器外壳漏电的几个原因

电器外壳漏电的几个原因

点击数:783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1:1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二、电器外壳带电性质的区别方法

  1、测电笔判断法

  按照测电笔的正常使用方法一般无法判断电器外壳的带电属于那种性质的带电,因为一般常规用测电笔测定电器外壳的带电性质,不论漏电还是正常带电,其氖泡都会闪闪发光。为了能使测电笔测定电器外壳带电的性质,可采用给电笔添加接地线的办法,具体方法如下:用一根1m左右的绝缘导线(绝缘导线的耐压500V以上)并将其一端剥去2mm左右,与接地体或地线连接好;另一端剥去5mm左右,与电笔的金属部分相连接。然后再用这个电笔去去磕碰电器外壳,若电笔有明显的火花和声音,则电器外壳漏电。若电笔磕碰电器外壳几次氖灯就不亮了,则电器外壳的带电属于正常带电。只要电器外壳接地或接零就可消除这种带电现象。特别提醒:如果测电笔的氖气管坏了,无论电器外壳带电与否,不会发光,用它测电就会发生误判断。所以测电笔在使用前一定在有电的线路上验明功能正常后才能进行使用,以保障人身安全和判断的准确性。

  2、试验灯判断法

  把电器的金属外壳与一只普通白炽灯泡一极相连,灯泡的另一极与大地或电源的零线相连:若灯泡不亮,一般属于正常带电;若灯泡与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亮度一样,则电器内部绝缘击穿;若灯泡比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时暗一些,则电器的绝缘不良。后两种带电属于电器的不正常带电。

  3、万用表判断法:用万用表电阻档(R×10K档)测量电器外壳与电源引线间的电阻:若阻值为零,则电器内部绝缘已击穿;若阻值小于2MΩ,则电器内部绝缘漏电,且阻值越小漏电越严重;若阻值为无穷大或大与2M,则电器为正常带电。

  4、兆欧表判断法:用500V兆欧表测量带电部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若其阻值为零,则说明漏电是由于电器内部绝缘击穿引起的;若其阻值大于2M,则说明外壳带电是由于感应电压引起的,若阻值小于2MΩ但又不为零,则说明带电是由于电器内部绝缘漏电引起的。

  三、消除电器外壳带电伤人的技术措施

  在制造电器时,要达到电器的金属外壳,在电器的整个使用过程中绝对不带电,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生产成本也很高。为防止电器金属外壳外壳带电伤人,在技术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电器的保护接地,就是把在故障状态下可能带电的金属壳体同接地体(接地体的安装可参考有关书籍)可靠地连接起来。电器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后即使外壳因绝缘不好而带电,这时使用电器的人员碰到机壳就相当于人体和接地电阻并联,而人体电阻远比接地电阻大,因此流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小,保证了人体的安全。采用了保护接地后若电器的绝缘被击穿,这时的短路电流很大,只要合理选择保险装置,短路电流会使保险装置动作,把电器的电源切断。确保了使用电器人员的安全。

  保护接零就是把电器的金属壳体,通过连接导线与供电线路系统中的零线可靠地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三相四线制电源中,l生点直接接地供电系统。发达国家在这种保护方式中,专设专用保护零线,也就是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经济发达地区也陆续开始采用这种供电方式。采用保护接零后,如果电器的绝缘损坏而碰壳,由于中线的电阻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说明:采用保护接零的短路电流比采用保护接地的短路电流大得多),立即使电路中的熔丝烧断,切断电源,从而消除触电危险。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外壳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