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在相变点附近区域,工质的比容急剧上升,并存在最大定压比热区。(√)
25. 在超临界压力下,水的比热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蒸汽的比热随温度的提高而减小。(√)
26. 直流锅炉在亚临界工况下蒸发受热面出现多值性不稳定流动,其主要原因是蒸发受热面入口水欠焓的存在。所以在低负荷运行时必须限制入口水的欠焓。(×)
27. 蒸发受热面的工质流动的多值性只存在于螺旋管圈水冷壁,而垂直管圈不存在。√
28. 蒸发受热面的流体脉动现象的原因是汽水两相流动所致,提高压力可以防止脉动产生。在启动时,建立和保持足够的启动压力和流量,就是这个道理。(√)
29. 直流锅炉在亚临界压力运行,由于水冷壁内工质流动属于强迫流动,不具有自补偿特性,在热偏差的作用下,受热强的管子,流量小,会导致传热恶化。(√)
30. 管间脉动的特点是管组总的给水流量和蒸发量保持不变,但对于单个管子而言,进口水量和加热段阻力及蒸汽流量和蒸发段阻力的波动是相反的,一经发生,便保持一定频率持续振动,无法消除。(√)
31. 螺旋管圈水冷壁入口不加装节流圈的主要原因是各管工质在炉膛内的吸热量均匀,其热偏差小。(√)
32. 在炉膛周界一定的情况下,减小螺旋管圈的倾角,就可以改变螺旋管圈的数量,在管圈直径一定的情况下,管圈数量决定了水冷壁的质量流速。√
33. 中间混合联想的作用是在60%负荷变压运行时,分配流量和汽水双相均匀分配,而在该负荷以上时分配工质流量。(√)
34. 不论在亚临界或超临界压力,提高质量流速是防止传热恶化、降低管壁温度的有效措施。(√)
35. 上部水冷壁采用垂直管圈的原因是因其受热较弱,管壁不会超温;减少系统流动阻力。(×)
36. 若最低质量流速选择过小,在高负荷时会产生较大的流动阻力。(√)
37. 带辅助循环泵内置式启动分离器的直流锅炉,启动压力是靠燃烧建立,而流量是靠给水泵和辅助循环泵共同建立的。(√)
38. 启动分离器的位置决定了启动过程中汽水膨胀量和汽水膨胀强度的大小。(×)
39. 启动分离器容量是由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的大小决定的;而其壁厚的大小决定了锅炉的启动速度,为此大型直流锅炉都采用多个启动分离器。√
40. 启动分离器从湿态转为干态运行,运行监视的重点应该从水位监视转为温度监视。√
41. 启动分离器出口蒸汽的温度(或焓)是锅炉负荷的函数,直流运行时,随着负荷的增大,启动分离器出口蒸汽的温度和焓也增大。(×)
42. 启动分离器在启动时,起到固定蒸发终点的作用,因而给水、燃料、汽温的调节互不干扰;同时由于汽水两相分离作用,而使工质和热量得以回收。(√)
43. 内置式启动分离器按全压设计的压力容器,安全阀的定值是工作压力的1.25倍,排汽量等于其额定容量,也即30%锅炉额定蒸发量。(×)
44. 在锅炉启动过程中,若分离器未转为干态运行,辅助循环泵故障,无法维持循环,应立即停炉。(×)
45. 直流锅炉一般把启动分离器出口汽温作为调节煤水比的基础,同样可以把水冷壁出口汽温作为调节煤水比的基础。(×)
46. 直流锅炉水冷壁中工质的温度不是恒定的,且必然出现蒸干过程,使得直流锅炉水冷壁温度的不均匀性大大增加。√
47. 直流锅炉转直流运行的最低负荷取决于锅炉的最低稳燃能力。转直流运行后,前屏过热汽温必然出现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过程。(×)
48. 直流锅炉过热汽温调整是以控制煤水比为基本手段来控制过热器入口汽温,之后汽温控制是依靠两级减温水量。√
49. 直流锅炉汽压调整是调整锅炉的给水量,必然导致汽温变化,说明两者调整是相互关联的。√
50. 如果运行中高加切除,必然导致过热汽温降低,要维持过热汽温稳定必须增大煤水比。√
51. 在启动分离器从湿态转干态时要防止汽温降低,那么从干态转湿态时要防止汽温升高。√
52. 在75%额定负荷以下,中间混合联箱始终是湿蒸汽,大于该负荷是干蒸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