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技术配电网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正文
配电网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配电网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点击数:744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9:3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技术
    我局整个系统的建设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的:
    (1)第一期(1996年10月~12月)为预研期:为考察其系统软件的实用性和可发展性,检查其应用软件是否能满足我局"营配合一"体制下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的要求,我们采取"先小范围试点,再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对阜成门地区4.8平方公里范围实验区的配电网络做出单机版的演示系统,信息内容包括:从变电站→电缆→开闭站→配电室或从变电站→电缆→10kV线路→柱上变台→低压线路→用户电度表。
    (2)第二期(1997年5月~12月)为全面建设阶段:建设完成了具有18个站点的网络版系统(包括3个广域网站点),完成了城区局所辖9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149幅1∶2000地形图)的全部10kV、部分380V配网数据以及用户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建立了配网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些配网管理的实用功能。
    (3)实际运行阶段:从1998年1月开始,系统投入实用化试运行,将各终端逐步下放到相关生产单位,一方面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滚动维护;另一方面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摸索系统运行经验,不断完善系统。为保证系统长期有效地稳定运行并全面推向实用化奠定基础,我们还特别制定了"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从1999年5月城区局搬到新址开始,系统每天24小时不停机,运行稳定,从未发生事故。
    (4)第三期工程:从1999年1月开始,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调度管理子系统、线路设计子系统、业扩报装流程管理子系统、负荷预测和分析子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电网信息查询子系统、配网辅助规划子系统、统计线损计算子系统、低压配网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可靠性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与电缆处Mapinfo数据的接口、与SCADA实时信息的接口等功能子系统。
    3.2 已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
    (1)支持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及图元级锁定功能;
    (2)支持对电网拓扑结构的描述、分析和处理;
    (3)支持地理空间、逻辑空间和属性空间信息的多向交叉查询;
    (4)由地理空间的电气图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包括线路资产图和各种逻辑图);
    (5)故障点的判断及其图形化模拟分析;
    (6)网架重构及其图形化的步骤模拟分析;
    (7)报装方案的辅助生成;
    (8)支持以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对地理空间、逻辑空间和属性空间信息的相互查询;
    (9)设备生命周期状态描述技术;
    (10)设备成组建模技术;
    (11)多空间关联信息自动映射更新技术;
    3.3 主要功能
    我们已经将城区局范围内全部10kV和380V配网数据以及用户数据进行了采集录入,并开发了大量配网管理的实用功能,如:
    (1)图形和数据的录入及编辑工具;
    (2)快速故障定位及其故障分析;
    (3)开关模拟和停电转供方案的辅助生成;
    (4)基于图形的10kV理论线损计算和线损图的自动生成;
    (5)基于图形的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计算和可靠性图的自动生成;
    (6)线路网络图、接线图、电源图的自动生成;
    (7)线路变更时数据的自动更新;
    (8)业扩报装方案的辅助生成;
    (9)线路设计;
    (10)调度管理;
    (11)配网辅助规划;
    (12)基于配网图形的统计线损计算;
    (13)负荷预测和分析;
    (14)安全管理;
    (15)基于Intranet 的报装流程管理子系统;
    (16)基于Intranet 的电网信息查询子系统;
    (17)与国家可靠性中心可靠性管理程序的数据转换接口;
    (18)与北京供电局理论线损程序的数据转换接口;
    (19)与电缆处Mapinfo数据的接口;
    (20)与SCADA实时信息的接口;
    (21)通用数据录入工具;
    (22)通用报表输出工具。
    3.4 系统在管理和生产上发挥的作用
    该系统的应用使得北京城区供电局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已经从量的变化导致质的飞跃,其实用性、高效率和易操作性深受使用者的普遍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备资产统计。该统计功能的实现,将以往所有设备运行专责人(约60人)每年末需要10~20天时间完成的现场设备资产统计工作变为一天内全部自动完成(包括打印),效率约提高了900倍。
    (2)设施资料的更新和查询。过去采用手工翻阅多本图册和台帐才能完成的查询工作,现在仅用几秒钟就完成了所有相关内容的查阅,效率至少提高了100倍。
    (3)设施图纸和资料的共享。过去各部门之间经常要传送一些相关的图纸和资料,以解决交叉资料的使用和维护问题,采用该系统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各部门之间图形和数据资料的"分散加工"与"整体共享"的矛盾。
    (4)系统的快速故障定位。可大大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使城区报修部门的故障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准确指导修理班或各社区服务中心快速到达现场处理事故并恢复供电。
    (5)自动查询和统计,显示停电影响范围以及停电设备和用户。可事先通知相关的重要单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多路转供电方案的自动生成和运行方式模拟。不仅能够提供设备检修或临时改变运行方式时的多路转供电方案,并准确计算出多个优化方案的负荷转移结果,供调度人员选择一个合理方案;而且可验证操作步骤的准确性,以避免失误、保证安全,提高供电可靠性。
    (7)线损计算和分析。理论线损计算工具为配网规划和改造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依据,是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过去,平均10人需要进行4~5个月的计算数据准备,然后才可进行计算,而采用本系统后,其全部时间只需10天左右,效率提高了约900倍。今年,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以往两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工作量之大在过去是难以完成的,但由于使用了该系统使得计算工作顺利完成。分路统计线损计算工具为供电企业按经济指标进行考核提供了便捷的计算工具,也使系统逐步从管理型转为经营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8)可靠性基础数据和可靠性图的自动生成。为每季度的可靠性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提供了高效工具,使可靠性管理工作达到了可以追溯历史的效能,全部城区局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包括电缆网)统计工作20多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高了千倍以上,使得该项工作变得简单、及时和准确。在1999年的几次可靠性工作检查(包括北京供电局"达标创一流")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9)线路设计。实现了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施工图纸,大大提高了施工设计图的规范性,为线路数据的输入提供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数据重复录入的环节,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10)配网SCADA实时数据接入本系统。使得配网从以往的静态管理转变成动态管理,使设备的运行维护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消除事故隐患和合理有效地使用维护费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我们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所加班加点赶制的"会场区7个配电室实时信息引入城区配网信息管理系统"这一项目,为"五十年国庆"、"澳门回归"和"世纪之交"等重要政治活动的值班做出了贡献。
    (11)线路变更的批量数据更新。从根本上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系统中基础数据的滚动维护提供了充实的条件;特别是1999年为迎接五十年华诞的8条大街入地工程所引起的大量线路网架的变更,通过使用这一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网架的变更,使数据得以及时更新,保证了系统中各种功能的正常使用。
    (12)由线路图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自动生成棵棵图、线损图、可靠性图、电源图和网络图的功能,为各种图纸的绘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并且由于只需"一次性"维护线路图,其他专题图可全部自动生成,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13)配网规划及负荷分析预测功能。为配网规划及负荷分析预测工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计算工具,以辅助规划人员快速、准确地制定方案,进行合理性比较,进而进行决策。
    (14)调度管理。实现了电子化的调度图版,大大提高了调度工作的效率。
    (15)报装流程管理功能。能满足报装工作所具有的阶段性目标管理和流程化操作的特点。各种工作凭证和报表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允许用户采用触摸屏进行查询,极大地方便用户了解各种信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16)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信息查询。从根本上解决了远程通信的瓶颈问题,通过普通电话线就可以使现场人员查询到系统中的信息。
    3.5 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解决方案  经营信息  电工技术电工技术 - 电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