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采用替换法之前,应尽可能用其它较简易的检查法对芯片好坏做出判断,不要轻易拆焊,尤其是多脚的芯片,因为这毕竞是件较麻烦的事,还容易烫坏印制线路,只有在用别的检查方法难以作出确切判断,并自认为有充分理由怀疑芯片已出故障的情况下,一般才考虑采用替换法焊拆芯片,不能急躁,更不可乱插乱拔其引脚。在没有专用工具时可用电烙铁将引脚焊锡熔化,立即用医用针头将锡吸出,当逐个将各脚焊锡吸出后,再用镊子将芯片取出。第二 种方法用纲状镀银屏蔽线沾上松香水,放在引脚根部然后用电烙铁将屏蔽线烫热,从而将引脚焊锡熔化并附着在屏蔽线上,这样可将芯片拿下来,以上两种方法均实用,而且第二种方法更快效果又好应用较为普便。
3. 拆下所怀疑的芯片后,不要急于更换芯片,而应该测量一下芯片各脚位置对地电压是否正常,除了接电源电压引脚以及和芯片有直流联系的引脚应有合理的电压外,其它引脚均不应有电压,否则说明外围元件或印制线路有漏电短路故障,应予排除后,换上芯片试验,以免使换上的好芯片再损坏或造成误判。如果测出电源电压引脚及其相关引脚的工作电压明显高于或低于其它供电电压,须先予以纠正,但需注意不少显示器芯片的电源引脚均通过退耦或降压电阻再与工作电压相连接,芯片工作时电阻上因流过电流而产生压降使电源脚上的电压低于供电电压,而拆下芯片后电阻上的电压降消失或降至很小,此时测出电源脚电压都将偏高或明显高于规定值,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处理,除非测出电源脚电压比规定供电电压还高,这表明供电电源出了故障。
4. 替换用的芯片最好用插座安装在板上
这样不仅便于拆装及多次试验,而且可避免损坏芯片。少数型号显示器本来就采用插座安装芯片,对这类显示器用替换法就十分方便了。但插座用久了容易产生接触不良故障,因而不在原来不用芯片插座的显示器上长久保留,作替换检查时而装上的插座,上述插座一般选用专用芯片插座,如果没有专用插座可用φ0.12 ~0.17mm 的导线作为芯片引脚,与印制线路之间的连接媒介,但要焊好,这样也能使芯片的拆装较为方便迅速,但需要注意尽量缩短连线的长度.如果芯片的体积较大,应将连线改用φ0.3 ~0.5mm的导线,以兼作临时固定芯片的支柱之用.
5. 对于功率较大带有散热器的芯片
用替换法时一般可以不装散热器,但不允许长时间工作更不可在大功率工作状态下连续工作,只能进行短时间或瞬间的试验,若需进行长时间大功率输出的替换检查时,则必须将芯片原散热器装上或装上其它合适的散热器,否则可能烧毁芯片.另外电源厚膜电路也应固定在原机散热器上再检查。
6. 换上芯片后最好在其电源回路中串接电流表
以监视开机后的芯片电源电流,若发现电流远大于额定值,则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并要查明原因,待排除故障后再进行试验。这样做对防止芯片意外损坏很有好处,还可实测芯片电流,为以后的维修带来方便。其它元器件的替换大都十分简单方便,通常只要用良品元器件替换掉所怀疑的元器件即可,这里不再一一叙述。替换法还有一种与上述相反的形式,即把故障机中被怀疑失效的元器件替换到正常机器中去,看正常机器是否出故障,从而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或确定故障点。这种方法通常只在检查少数疑难和特殊故障时采用。例如经检查分析后判断某个元件损坏,但换上新元件无效,同时又不愿或不便将正常机器上的元件换到故障机上去试验,这时便可将所怀疑的元件及新件分别替换正常机中的对应元件。从而可判断故障究竟出在被怀疑元件还是新元件上(可能规格不对或失效),或者皆不是或两者都坏。此种检查方法需备同故障机或相似电路的正常机,实际操作又较麻烦故一般很少使用,
www.55dianzi.com 开路和短路法是指在检查中将显示器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个元器件开路或短路,同时观察相关的电压电流电阻等测量数据或图像光栅等故障的变化,据此对故障进行分析及判断。开路法通常用来检查短路性故障,特别适用于电源负载回路存在短路故障的情况,当电源电路负载中有一路或一路以上存在短路(含严重漏电)故障时,往往导致负载电流剧增而烧坏开关管,严重时烧断保险丝。所以不能较长时间进行检查,此时若逐一断开各个负载回路,并且注意负载总电流随之的变化,就可很快发观故障所在。运用开路法时必须注意每次断开负载回路应关机断电工作,每次开机时应先看电流表读数是否恢复正常,若发现电流仍远大于正常值,应立即关机,再断开其它负载回路逐个检查。在进行开路检查法之前,若能先用电阻或电压测量法对发生短路的电路范围作初步的判断,则对提高效率有一定好处,另外电路的开路点一般应选在接插件连接线焊点和印制线路上原有的调试缺口上,尽量不要采用切割印制线路的方法,除非找不到其它可开路的地方。短路法主要用来检查判断振荡电路是否启振以及无显示等故障。在运用短路法时必须注意,要根据不同的电路选择适合的短路方式。常用的短路方式及其适用检查项目简述如下
1 用导线短路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被短路两点直流电位相同或接近的电路,以及虽不相同但不影响判断正确性的情况,例如检查晶体管和芯片振荡器是否振荡时,可以把振荡回路或反馈网络短路,然后对比短路前后晶体管或芯片相关引脚的电压,若电压有变化,一般说明振荡器能振荡,这里的判断依据是短路振荡回路或反馈网络前后晶体管等引脚的电压变化与否,因此被短路点两者间不应存在直流电位差,否则会引起晶体管等的工作状态随短路,而改变短路本身,就导致了有关引脚电压变化,要判断振荡器是否启振就不可能或很困难了。一般来讲,LC 振荡回路两端是等电位的,能用导线直接短路方式来判断是否启振,晶体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两端能否直接短路就得看具体的电路了,导线直接短路方式也可用于快速判断小阻值退耦电阻、印制导线或连接线等是否开路检查时,只要将导线短路所怀疑电阻或连线的两端即可。
2. 用电容器短路
用导线直接短路,会影响电路直流工作状态或影晌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容器短路方式。此方式判断不能直接短路振荡回路的振荡器是否启振外,更多是用来检查判断电路中自激振荡噪音或交流哼声的具体来源,作此检查时往往用电容器电路后级向前级逐一短路各级的输入端,当短路到哪级时自激或噪声消失,就表明故障在该级电路中或在它之前的电路中。
3. 用电阻短路
即用一定阻值的电阻跨接于有关电路两端的方式。严格地讲,这种方式不能叫作短路方式,只是用电阻给电路建立一种便于检查判断故障的工作状态,电阻短路方式可用来快速检查判断行场不同步、亮度不够、画面缺色等故障,以及晶体管和芯片是否失效,在运用短路方式时,为了便于操作,一般可把短路线电容或电阻两端连接在2 个鳄鱼夹上组成短路线夹,使用时只要用线夹夹住需短路的电路两端即可,但在印制板的焊点和元件密集区域,大多不能采用此法,否则极易造成意外短路故障,在检查自激或噪声等故障时,一般也不宜采用短路线夹,因为线夹具有分布电容及电感,它会影响外界信号同时也使短路不彻底,容易给正确判断带来困难,当然可以用尽量减小线夹连线长度来减弱这种影响,但实际上难以减至很短,所以作此类检查时一般用电容或导线直接焊在需短路的电路两端。
www.55dianzi.com 一些没加散热器的发热元器件可补加散热器、一些散热器较小的元器件可加大散热器的面积,元器件散热条件改善可以延长元器件寿命,降低显示器故障率、保证显示器正常工作的时间加长,有些元器件在过热的条件下,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很容易损坏。改善散热条件则可以提高热稳定性,维修时应注意散热器安装要牢固,不能与其它元件相碰而发生短路,此种方法适用于中功率管、大功率管和中大功率集成电路等。
www.55dianzi.com 组合利用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功能损坏的元器件,充分利用它们尚末损坏的功能再相互组合,作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元器件使用。一些芯片和厚膜电路内部功能很多,如果仅仅因为某个功能损坏而将整个芯片报废,不免太可惜了。特别在缺少备件时,如果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芯片未损坏的功能组合起来使用,不但可以解决元器件的不足,而且可以节省经济开支,但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以防短路故障发生造成意外的损失。
www.55dianzi.com 显示器有些故障很难判断故障部位和故障点,特别是多频显示器行输出电路的故障,有时需要用几种检查方法同时并用,方能排除较为复朵的故障。所以综合利用法是检查和修复疑难故障和某些软故障必不可少的方法。所谓综合利用法就是在故障查找和修复过程中采用两种以上的维修方法,称为综合利用法。综合利用法应用面很广泛,凡是需要同时测量或监视两个以上电路参数的故障,都得利用综合法。比如某一个机器电源负载发生短故障,使电源12V电压被拉下来,这时需要查出12V电压的负载有多少支路,每个支路的性质和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支路电流有多大等,排除该故障首先需要用电压测量法测量电源各路输出电压是否正常,测量结果除12V电压不正常外,其余各路输出电压均正常,因此才知道12V电压负载有短路故障。其次要找出短路故障的部位,需要用电流测量法测量各支路电流是否正常,第三监测12V电压,用排除法将负载各支路分别断开,看12V电压是否正常,若正常说明该支路有短路故障,若不正常,接好该支路断开下个支路直至找到故障部位为止。故障部位找到后,还要找到故障点,即故障元件由上述分析可知,排除上述故障需要利用三个以上维修方法,有些短路故障可能有多个故障部位和故障点,因此维修人员要有耐心和细心直至排除故障为止。
上一页 [1] [2] [3]
本文关键字:技巧 显示器维修 维修技术,维修资料 - 维修技术